科普信息網

MBTI測試,看似科學的“算命”

發布時間:2022-04-25 13:45:53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漫畫: MBTI爆火 是科學測試還是星座進階版?(視覺中國供圖)

一款叫MBTI的心理測試最近在網上又火了。人們為各種影視角色和歷史人物劃分MBTI類型,還有各種MBTI的逗樂表情包。它無疑是心理測試界的頂流。

其實在走紅國內互聯網之前,MBTI已經流行多年。20世紀20年代,一位美國作家和她的母親,根據榮格的理論,制定出了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以4個維度將人格分成16類。做完一套“二選一”選擇題后,你會被劃分成外向型(E)或內向型(I),思考型(T)或感覺型(F)……最終得到一個四字母標簽。

比如不久前,谷愛凌自曝的INTJ(建筑師)——講邏輯、注重隱私、獨立、果決、傲慢、不懂浪漫;楊冪則是ENFP(競選者)——人群焦點、有魅力,精力充沛、愛社交。圍觀群眾驚呼:好準!

MBTI是流行心理測試中“最像科學”的。不少企業人力資源部、大學和政府機構給求職者做測試用,每年用戶200萬,生產和銷售該測試的公司一年可以賺2000萬美元。然而,MBTI廣受批評的是:“二選一”的問題不好精確回答。比如“你傾向于同情他人”;難以回答“是”或“不是”。一個人可能會在朋友生病時感到強烈不適和焦慮,但沒想過要給路邊的乞丐施舍,算傾向同情的人嗎?MBTI測試的結果是出了名的前后不一致。研究發現,一半的人在5周后做題,會得出不同結果。因此它被一些科學家嗤之以鼻。

MBTI的測試結果,和心理學家普遍承認的“人格五因素模型”有些關系——MBTI能衡量“開放性、責任心、外向性、隨和性、神經質”5個變量的前4個。從這個意義上講,它不算完全的偽科學。但如果受試者真想搞清自己的人格,可以做更標準的測試,不需要MBTI。

盡管被科學家批評,MBTI依然深受歡迎,或許會永遠暢銷——它就像茫茫大海上的小島,給苦于漂泊的人一種安全感。自由的城市里,中產階級普遍身份焦慮——無窮的發展可能性,令人迷失。人被迫回答“我是誰?我來自哪里?走向哪里”?大腦不喜歡長時間地陷入問題。一個答案,哪怕拙劣,也勝過疑惑。

與占卜、手相、塔羅、星座、血型等確定位置的老辦法相比,尊重科學的現代人更著迷于心理測試,雖然使用日常詞匯的通俗心理測試,基本都屬于“科學算命”。

編造心理測試的推廣者們,都很清楚巴納姆效應——人偏愛和相信對自己的積極描述,哪怕十分模糊。人們沉迷于不切實際的自我想象,以至于隨機堆砌一些美好的形容詞,測試者都會毫不臉紅地照單全收。我們渴望有人告知:“你不是一般人,你是稀世珍寶?!睙o可救藥的自戀導致幻覺。

MBTI看似中性的分類,不過是一種較為克制的吹捧;落到16個格子里的人,顯得個性十足,面目鮮明。真實世界里,人們則是個性全無,面目模糊;雖然也有些屬性偏離平均值,大多可歸為怪癖或丑態。我們并不是游戲里可選擇的英雄角色,有天賦的特長,有天賦的使命。說句實話:我們沒有特長,適合所有任務(只要不難),正如別人一樣。

當大公司拿MBTI來測試,應聘者不僅配合,還有點開心,像參與一場角色扮演游戲。但這也說明:職位如此平庸,如此不需要特殊才能,以至于HR拿求職者尋尋開心也無妨。

這個世界上有不少實用的心理學工具(比如精神疾病診斷指南),但讓你興奮的心理測試不在其列;真正的測試只會掃興,因為太實在。

標簽: 心理測試 政府機構 不切實際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