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4月24日,是第七個“中國航天日”,今年的主題是“航天點亮夢想”。在線上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征集獲獎名單。
自貢富順二中《苔蘚的復蘇》獲得嫦娥七號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一等獎”;《探秘小行星上的漩渦規律》獲得小行星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三等獎”,以及“中學最佳科普獎”。
學子看到老校門苔蘚生出靈感
最終斬獲國家航天局等部門科普活動大獎
“小科學家”們怎樣在生活中發現這些科學創意的呢?
“說起來,還是孩子們善于觀察生活中的閃光點,并和科學實驗結合起來,最終獲得了大獎。”學校負責人介紹,自啟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征集活動”后,學校航天科普社團的孩子們看到富順二中老校門上的苔蘚,聯想到它生命力頑強,還能快速復蘇,光合作用能力強大,能改善土壤的先天優勢,隨即想到結合學校航天科普培訓時介紹的“人類走出地球改造宇宙的太空探索”這一根本需求。
“通過反復摸索,靈感+常識+意識+科學知識,這些孩子創新提出了《苔蘚的復蘇》項目。”該負責人介紹,最終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不斷完善設計,希翼能在月球進行苔蘚復蘇的生命科學實驗,該實驗結果有助于人類實現走出地球搖籃立足地外星球的夢想。
根據設想,在苔蘚復蘇等行為的人力干預下,地球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的綠色星球,許多原本死寂荒蕪的地外星球,被改造成氤氳成霧、蔥郁垂陰、生機勃勃的人類宜居環境。“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同家園,往來無甲衣”這一和諧美景,也有望成為未來浩瀚星空中地外星球的普遍現象。
看到流水聯想到小行星上的漩渦
好奇心驅使學子做出科普設計方案
而《探秘小行星上的漩渦規律》,也是孩子們在生活中發現的。“學校航天科普社團的孩子們看到流水形成的漩渦,結合地理課堂上的地轉偏向力內容,聯想到小行星的運動情況與地球完全不一樣。”
學校負責人介紹,他們很好奇在小行星上的旋渦會是什么樣的有趣情況,好奇心驅動了他們開動腦筋、勇于探索。
最終,也是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不斷完善設計,做出了這個科普價值極高的方案設計。“漩渦無處不在,浩渺宇宙中,萬事萬物都在旋轉,通過該實驗可確認所處小行星漩渦旋轉方向情況,揭示小行星一定的運動屬性與奧秘,有助于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和理解。這個科普項目,最后獲得了三等獎。”
培養出眾多“科學少年”
自貢這所學校青少年航天科普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
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征集活動是由國家航天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擬在兩次任務中留出部分資源,面向全國大、中、小學生(含港、澳、臺)征集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方案。
據了解,每個探測器活動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兩個探測器活動共計有一二三等獎項24個。
自2020年以來,為普及航天知識,傳播航天精神,富順二中大力發展青少年航天素質教育,成績顯著。圍繞“少年問天”主題,開展了選派教師參加航天科普培訓,開發航天科普教育課程,聘請專家舉辦航天科普講座,成立航天科普學生社團,開展項目式學習與探究等工作,學校連續兩年獲得“少年問天”全國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動活動基地學校。在“太空探索實驗”青少年教育項目中獲獎9項;在“SPACE100未來英才培育計劃”太空探索實驗獲獎6項;還輻射、引領、指導趙化中學、趙化小學開展航天科普教育。
在今年的“少年問天”航天科普活動中,三所學校上交作品2400余件,富順二中60余件作品獲得優秀獎,39名教師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三所學校同時獲得2021年“少年問天”全國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動活動基地學校。
目前,學校在全國綠色學校、四川省環境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校等科技特色基礎上,新增航天科普教育、氣象教育等特色,新建富順二中氣象站,已申報“全國航天特色學校”評選等工作,富順二中青少年航天科普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