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每個人都是生命的舞者

發布時間:2022-04-30 10:06:56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視覺中國供圖)

學有道

用心理學提高學習力

4月29日是世界舞蹈日,這個節日的設立是為了紀念現代芭蕾舞之父——讓·喬治·諾維爾。但這一天也是屬于全世界的,每個人都可以翩翩起舞。

收獲三大益處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孩子學習舞蹈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好處。

鍛煉身體。舞蹈需要身體配合音樂來完成和諧的動作、情感的表達,可以鍛煉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同時舞蹈訓練孩子時刻注意抬頭挺胸,糾正駝背、塌腰等不良形體問題。舞蹈也是一種運動,可以消耗熱量、鍛煉肌肉、訓練力量,能夠促進孩子食欲,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美的熏陶。舞蹈已經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學習舞蹈的過程就是在接受綜合藝術的熏陶。舞蹈既能滿足孩子好動的天性,又能夠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欣賞美、感受美、追求美,通過動作、表情傳達動態美和造型美,展現出孩子蓬勃的生命力。

培養品格。舞蹈有集體舞、雙人舞、獨舞,即使是一個人跳舞也需要與音樂相配合,這就需要協作的能力;跳舞時要舒展肢體,在大眾面前表演,這要克服羞澀心理,展現大方自信。舞蹈訓練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年復一年地學習、練習,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不怕失敗的韌性。

走出兩個誤區

首先要學會享受美和快樂,不能急于求成。有些家長希望孩子走專業道路,過度重視舞蹈的基本功,要求孩子進行大量嚴苛的訓練,會讓孩子感到疲憊和不自信,不能享受其中。應該根據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進行科學的訓練,保護孩子對舞蹈的熱愛和興趣,避免過度訓練造成運動傷害。

其次拋棄性別偏見。在電影《舞出我天地》中,小男孩比利喜歡跳芭蕾舞,父親卻說男生應該踢足球、練拳擊。但是小比利太熱愛舞蹈了,他用一切時間練習,走路時練習,躺在床上在腦海里練習……父親被兒子感動了,支持兒子追求夢想,挑戰世俗觀念。小比利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成為世界級芭蕾舞者。這雖然是一個電影故事,但是也展現了一種現實的偏見——跳舞是女孩學的。其實不然,學習舞蹈,無論男女都會受益。

不止表演,為人生起舞

讓·喬治·諾維爾堅信,不借助于念白、詠嘆調或朗誦調,只依托自身動作就可以敘述完整的劇情。某種程度上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依托自身動作講述人生故事。

聾啞藝術家邰麗華領舞的《千手觀音》曾登上2004年雅典殘奧會、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在今年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上,邰麗華帶著殘疾人演員們用手語“唱”國歌,帶給人們心靈的震撼。兩歲時,邰麗華因病失去了聽力,她在聾啞學校里愛上了舞蹈。這里有一門與眾不同的課叫律動課——老師踩響木地板下的象腳鼓,把震動傳達給站在地板上的學生。為了更好地體驗節奏感,邰麗華總是把臉頰緊貼在答錄機的喇叭上,全身心地感受不同的震動。15歲時,她開始進行專業的舞蹈訓練,除了吃飯睡覺都在跳舞。邰麗華說:“我在無聲的世界中起舞,找到了講述自己內心世界的美麗的話語。”

舞蹈,是跟生命和情感關聯的,不只是舞臺上的表演。正如《舞出我天地》中,小比利在參加芭蕾舞學院面試時,考官問:“你跳舞時有什么感覺?”比利回答:“只要跳舞我就會忘掉全部的事情,好像一切都消失了,我感覺到身體像小鳥一樣在飛翔。”

舞蹈,是屬于每一個人的,不必追求專業度,只要跳起來就是最美的。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作者系親子作家、金牌閱讀推廣人)

標簽: 學習舞蹈 綜合藝術 視覺中國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