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跑步是一項簡單、方便、有效的健身運動,所以對待這項運動也就顯得十分隨意。
殊不知,不正確的跑步姿勢會引起機體骨骼和肌肉的損傷。
快來看看,下面這些跑步的壞習慣,你有沒有?
“快熱型”
跑步前不熱身
凡事都要“循序漸進”,而熱身則是跑步之前必不可少的準備。如果不熱身就跑起來,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會來不及進入“狀態”,肌肉血液供應和柔韌性不好。如果是冬天,體溫也比較低,就很容易造成韌帶和肌肉等軟組織損傷。所以要先抻抻筋、壓壓腿,慢跑熱身再運動起來。
“驟冷型”
跑步后立刻休息
與跑步前身體需要通過熱身來達到運動狀態一樣,跑步之后,同樣不能立刻休息。這是為什么呢?
很多人習慣性地跑完了就停下來,此時有節奏的運動忽然靜止,儲存在肌肉里的血液不能通過肌肉收縮流回心臟,造成血壓降低。可能出現腦部暫時性缺血,引發心慌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癥狀。因此,跑步過后絕不能立即停下來,正確的做法是先冷身。比如劇烈奔跑后再以較慢的速度慢跑5分鐘~10分鐘,然后進行拉伸。
“硬扛型”
跑步就靠毅力堅持
善問者如攻堅木,善跑者如溶厚冰——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多數人由于不是專業運動員,平日機體并不適應大量的運動,突然過快、過猛跑步可能會帶來骨骼肌或關節損傷。
有研究表明,普通人可通過將每周跑步總里程限制在65千米以內來減少損傷。超過20千米的跑步最好每14天1次。大多數人跑步每周最好不要超過4天,余下的1~2天可以進行其他運動(即交叉訓練)。
“牛飲型”
跑步后大量飲水
人跑步后,會出大量的汗。人體的汗液并不是純水,而是含有鈉離子、有機物等的溶液。人體內相應的離子在跑步后也會隨著出汗而丟失與再分布。如果補充水分不及時會造成體內脫水、運動能力降低。所以,運動前、中、后都要多次少量及時補水!還需注意的是,不能一次喝太多!跑步過程中一次喝太多水,憋尿找廁所的難受,你懂的!長跑后一口氣喝太多,也可能會給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特別是給心臟增加負擔,嚴重者甚至會水中毒。
“隨意型”
跑步著裝很隨意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跑步的裝備是非常重要的。跑步不是隨隨便便就跑起來的。比如跑步時不建議穿棉質內衣、外衣,應該選擇輕質、透氣、速干的服裝。如果夜跑,衣服上還要有明顯的反光條。跑步者還要準備一雙合適的鞋子,做到鞋子前端不頂腳,配備專業鞋墊,足弓處完美貼合,有減震鞋底。
前面介紹了幾個跑步的壞習慣,
那么正確的跑步姿勢是什么呢?
跑步里藏著大學問
跑步時,即將落地的腳往往是外側先落地,之后由于重力作用,足弓變平、足部內翻,接著再次用力后落地的腳離開地面。看似簡單的動作,卻牽動了你身體骨骼、關節、韌帶和肌肉的組合運動。因此,在跑步時,全身上下的關節都要有合理的運動姿態。
第一,跑步時上肢的擺動姿勢很重要,這與身體重心等有關。
第二,跑步時雙臂應該前后交替擺動,而不是在前面交叉,擺動的幅度不宜過小也不宜過大。
第三,下肢是跑步時的主要運動著力區域。跑步初學者或業余愛好者應當注意,要短跨步,中足觸地,足部抬起5~7厘米,膝關節要適度內翻。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