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河系順時針旋轉方向根據星團成員星的視差中值確定的新OC(紅點)和已知OC(灰點)的位置圖。
(圖片來源:何治宏等人,2022年)
中國天文學家通過分析歐洲宇航局蓋亞衛星的數據在銀河系的星盤上發現了541個新的疏散星團。這一發現的詳細內容已于3月10日發表在arXiv的論文預印本網站上。疏散星團(OCs)由同一個的巨大分子云中演化而成的恒星群依靠相互間稀疏的引力作用結合而成。人類迄今為止在銀河系中已經發現了1000多個疏散星團,而尋找的腳步從未停下,科學家希望發現更多類似的恒星群,以擴展我們銀在河系中所發現的疏散星團的數量并對它們進行更詳細的研究,這對于我們了解和認識銀河系的形成及演化至關重要。
(圖片來源:pixabay)
由中國西華師范大學的何治宏領導的天文小組通過對蓋亞衛星DR2和EDR3的數據分析發現了超過500個潛在的疏散星團。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我們在此研究中公布了由蓋亞衛星第二組(DR2)數據集分析所新發現的541個疏散星團,并將其與蓋亞衛星的第三組(EDR3)數據集進行了新的對比核實。”
何治宏的團隊使用pyUPMASK算法從蓋亞衛星數據集中估計輸入的每顆恒星屬于疏散星團的概率。這是一個用Python語言編譯的符合星團中無監督光度成員分配(Unsupervised Photometric Membership Assignment in Stellar Clusters,簡稱UPMASK)開發原則的開源軟件包。天文學家標記了新的疏散星團及其數量的中值參數,并通過色光圖和等時線擬合等方法進行分類。論文中,新發現的疏散星團候位于銀河系的本星系、人馬座和英仙臂以及懸臂間區域。其中的大多數星團與地球的距離在1萬光年以內,距離銀河系盤800光年以內。此外,研究中公布的541個疏散星團中大多數都呈現出較小的總自行(自行是恒星相對于太陽系的質量中心,隨著時間變化的推移所顯示出在位置在角度上的改變,它的測量是以角秒/年為單位(3600角秒等同于角度的1度)分散,這也似乎證明它們可能是真正的星團。研究還發現,內盤星團的金屬豐度高于外圍星團的金屬豐度。而研究中發現最年輕的疏散星團(年齡小于五千萬年),其金屬豐度的梯度值在太陽系附近呈現越明顯的下降趨勢。
(圖片來源:Enric Cruz López/pexels)
研究團隊也意識到對蓋亞衛星數據集中的疏散星團樣本的統計并非是完整的。他們希望通過對蓋亞衛星公布的第三組(EDR3)數據集進行深入研究來尋找更多關于疏散星團的線索。
作者:Tomasz Nowakowski
翻譯:范嘉豪
審校:董子晨曦
引進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標簽: 疏散星團 金屬豐度 天文學家 西華師范大學 順時針旋轉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