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萬眾期待中,它終于來了——《三體》動畫!全球科幻迷翹首以盼的《三體》影視等各種形式的作品中,它第一個現身,用另外一種與文字不同的藝術形式,展現出原著中那種宏大空靈瑰麗的想象,也以更具有沖擊力的視覺效果擴大著它的影響力。據說《三體》的原著已經熱賣了將近3000萬冊,歐美市場就已超過300萬冊,是不折不扣、享譽全球的科幻暢銷小說,更不用說它橫掃了幾乎所有的科幻大獎,包括科幻“雨果”獎。中國人再一次用非凡的想象力震撼了世界,這是中國科幻的驕傲,也是中國科幻故事走向世界的最佳范本。
《三體》動畫上線不到一天,點擊率就破億,贊賞者有之,詬病者也有之,但這不妨礙它將成為科幻動畫中的一座里程碑之作。也許對于原著小說來說,那些波瀾壯闊、紛繁復雜的想象,用動畫的形式來表現將會更為貼近,這不免讓人為未來的電視劇版本、美劇版本、電影版本的《三體》產生擔憂。
從目前放出來的這幾集來說,動畫選擇了《三體2:黑暗森林》作為主體,《三體1》中的“古箏計劃”作為開頭,將其內容作了壓縮。雖然《黑暗森林》確實是《三體》系列較為經典和令人震撼的部分,但《三體1》里,那些“紅岸基地”“太陽作為無線電波放大器”“三體星球的三日凌空”“質子的一維、二維展開”“質子化為三維生命之眼攻擊三體星”等創意和想象沒有得到體現,也讓“智子”的突然出現,產生了莫名其妙的突兀感,特別是沒有看過原著的朋友,大概是無法理解“智子”是多么偉大的一個科幻創意,我們期待后面的劇集中,會對此有所展示。而另外一些沒有必要生造的情節,卻顯得多余了。
《三體》動畫的策劃,為游族網絡的原CEO林奇,他是一個有情懷,舍得投入的企業家,不惜花了1.2億,從張番番夫婦那買來了《三體》的版權。那一天,2020年12月22日,我清楚地記得,我和劉慈欣一起參加一個重要會議,向全國政協和科協的領導們匯報中國科幻的情況,參加的還有范迪安、譚盾等藝術方面的專家。當時我看到旁邊有一個桌簽,寫的是林奇,但他一直未曾現身,第二天竟從新聞媒體上得知了他不幸猝然離世。如今能看到《三體》動畫上映,也算告慰林奇的在天之靈。
《三體》動畫除了在劇情上有些地方產生了多余和冗余之外,畫質和建模以及人物形象的設定,倒也還算符合大眾心目中的想象,對于鏡頭的剪輯、切換,動態渲染等,也屬動畫作品的較高水平。當然比起前段日子的動畫電影《楊戩》等還有差距,但畢竟是電視和電影的距離。相較而言,7月份上線的科幻原創劇《黑門》,因有了幾位科幻作家的加盟,呈現出了獨有的科幻創意和設定,較為有新意。雖然小說創作和劇本創作是兩回事,但高明的作家,本身就是編故事的高手,故事的啟承轉合、邏輯對應,早已絲絲入扣,編劇這時候要做的,是貼著作家走,而不是自己標新立異,去增加一些旁支,就像許多金庸劇、古龍劇,在面對金庸古龍等大師的原著時,尊重原著就是最大的增益,一旦非要魔改,自以為是地畫蛇添足,最終將會慘敗。對于劉慈欣《三體》這樣的巨作也是如此。《三體》不像《流浪地球》,在一個偉大的科幻創意后面,擁有許多可以增加故事的地方,《三體》的故事已經非常飽滿、快節奏、燒腦,對于這樣的改編,需要細膩地展示那些妙不可言的科幻創意,以影視化的宏細節表現不可思議的原著描寫,以目前看到的情況來說,的確差強人意,遭到了許多粉絲的抗議不是沒有道理。
不管怎么說,《三體》動畫,又將《三體》拓展到了新的二次元領域,未來劉慈欣的科幻作品,將會成為一支科幻的超級前鋒,帶領更多的科幻作家作品一起向前沖。不久前,在劉慈欣和科幻大家王晉康的牽頭,以及眾多科幻作家和研究者們協助下,成立了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劉慈欣為院長,王晉康為榮譽院長,他們將帶領大家創造真正為科幻作家們服務的“溫暖之家”。劉慈欣也親自出馬,打造《三體》立體書,用新的維度和閱讀方式,來拓展《三體》原著的魅力。
無論如何,作為一部作品的拓展者,有良知的企業應該讓創作作品的主體——作家,成為作品本身最大的受益者,應讓彼此的合作在更加融洽互助的情況下,做好更優質更多維的拓展。一部作品,無論變成什么樣子,它的靈魂、它的根,都永遠屬于原作者,希望《三體》動畫是這一切的良好開端。《三體》的漫畫、音頻等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期待著未來《三體》真人影視作品、游戲、立體書等等,也都能在不同的領域大放異彩。
《三體》只是劉慈欣人生中的一部作品,未來他很有可能創作出超越《三體》的巨作,這也是全球所有科幻迷翹首以盼的,衷心希望那一天的到來。
(作者系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全國少兒科幻聯盟發起人)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