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友柏
“設計科學”這個詞,很多人可能覺得似曾相識,但是又會感到與熟悉的有點不同。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設了一個空城計,讓司馬懿大軍不戰而退,而諸葛亮當時身邊并沒有多少兵。諸葛亮之所以敢于如此,是知道司馬懿生性多疑,故意擺出一副請君入甕的架勢。而司馬懿之所以不敢進攻,是知道諸葛亮足智多謀,卻不知道此時城中無兵,結果中了諸葛亮的設計。
(資料圖片)
其實平時講的“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設計。專業人士會想到“設計學”“設計理論和方法”“設計學科”等這些形式上相近的詞。不過“設計學”“設計理論和方法”前面往往都有一個修飾詞,例如“建筑設計學”“機械設計理論和方法”“工業設計”等;而設計學科則是教育部處理學科分類的一個做法,起初是將“設計學科”放在藝術門類里;后來又將“設計學科”放在交叉門類里,說明可授“工學、藝術學”學位。
設計科學這個詞在國外已經爭論一百多年。因為“設計”在形態上有很大差異。畫家作畫,是一個人在自己頭腦里構想(設計)畫面,然后自己用畫筆把構思畫(實施)出來。而空間站的建設,則是成千上萬人在不同層次上“設計”,然后又由成千上萬人參與設計的“實施”。不過人們經常想到的“設計”,是人在頭腦里對還不存在的事或物的主觀設想,而“科學”則是對不以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的認知,好像放不到一塊。
設計科學這個名稱,在國內被深入研究只有十來年時間,我們認為在一個更高層次上看“設計”,就可以精準地定義“設計科學”而沒有歧義。
有一本《趣談無所不在的設計》的書,說的是人人都作設計,事事都有設計。如果認可人類一切有目的活動都可以分為“設計”和“實施”兩個部分,那么這個“設計”就是人類共有、客觀存在,而不是哪一個人頭腦里的主觀意志。當前研究設計科學,是為了要知道如何才能提高國家的設計競爭力,這并不取決于有多少腦子好的人,而是取決于社會為設計競爭提供什么樣的環境。
設計科學要研究的“設計”,就是上述人類一切有目的活動的“設計”,是研究如此定義設計的“基本、共同規律和要共同遵守的法則?!彼^目的,就是要滿足某種需求,可以是個人自娛自樂的需求,也可以是滿足社會大眾消費的需求,例如滿足出行、治療疾病的需求等等。
設計科學要研究的問題千頭萬緒,這里只談談設計和知識的關系。研究認為,設計本質上是一個知識流動、集成、競爭和進化的過程。設計以已有知識為基礎定律,無論是個人在自己頭腦中的思考、團隊的頭腦風暴,或是成千上萬人參與的宏偉工程的合作設計,都離不開他們所擁有和能夠運用的知識。
創新是設計出來的。創新要有三個特征:采用此前未曾用過的知識;滿足現在未能滿足的需求;在競爭中取勝。這些都要在設計中得到解決。
創新的設計是從創意開始。當設計遇到不知道如何解決的難題時,就要像在顯微鏡下觀察那樣,尋找出關鍵難點,而這樣的難點是已有知識不能解決的。
沒有已有知識能夠解決,但是重新組織已有知識的碎片,也許能夠形成許多可能解。在冥思苦想中,通過已有知識碎片的相互啟發和不同組合,直覺和靈感往往會想象出關鍵難點的解,這就是創意。
創意的產生具有實踐性和隨機性。實踐性指的是想象往往與長期密切接觸相關,不僅因此有求解的動力,更由于因此而擁有更多相關的知識碎片。知識的高效率供給和高效率運用也非常重要,要做好知識的獲取、積累、整理、建模和數字化表達,使其能在互聯網上傳遞和由計算機運用知識。這是提高設計競爭力所必須的。
由此可見,設計科學涉及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方方面面,仍有大量未知的問題等待研究。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