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入冬以來,我國的冷空氣頻繁,今年的首場寒潮開始橫掃大江南北,你知道我國的冷空氣和寒潮都是從哪里來的嗎?
1月14日,記者采訪了湖北氣象專家黃智敏。黃智敏介紹,從來源上,第一個是在新地島以西的洋面上,冷空氣經巴倫支海、俄羅斯歐洲進入我國。它出現的次數最多,達到寒潮強度的也最多;第二個是在新地島以東的洋面上,冷空氣大多數經喀拉海、太梅爾半島、俄羅斯進入我國。它出現的次數雖少,但是氣溫低,可達到寒潮強度;第三個是在冰島以南的洋面上,冷空氣經俄羅斯歐洲南部或地中海、黑海、里海進入我國。它出現的次數較多,但溫度不是很低,一般達不到寒潮強度,但如果與其他源地的冷空氣匯合后也可達到寒潮強度。
冷空氣的路徑,主要是指冷空氣主體的移動路線。統計表明,上述三個源地的冷空氣在侵入我國以前,95%都要經過“關鍵區”(東經70-90°,北緯43-65°),冷空氣從關鍵區入侵華北、東北地區,一般需3天左右。而侵入長江以南,需4天左右。?
黃智敏說,侵入我國的冷空氣包括源地、路徑及關鍵區。冷空氣從關鍵區入侵我國有四條路徑:
一是西北路(中路)。冷空氣從關鍵區經蒙古國到達我國河套附近南下,直達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循著這條路徑下來的冷空氣,在長江以北地區所產生的寒潮天氣以偏北大風和降溫為主,到江南以后,則因南支鋒區波動活躍可能發展伴有雨雪天氣。
二是東路。冷空氣從關鍵區經蒙古國到我國華北北部,在冷空氣主力繼續東移的同時,低空的冷空氣折向西南,經渤海侵入華北,再從黃河下游向南可達兩湖盆地。循這條路徑下來的冷空氣,常使渤海、黃海、黃河下游及長江下游出現東北大風,氣溫較低,并有連陰雨雪天氣。
三是西路。冷空氣從關鍵區經新疆、青海、西藏高原東南側南下,對我國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區影響較大,但降溫幅度不大,不過當南支鋒區波動與北支鋒區波動同位相疊加時,亦可以造成明顯的降溫。
四是東路加西路。東路冷空氣從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氣從青海東南下,兩股冷空氣常在黃土高原東側,黃河、長江之間匯合,匯合時造成大范圍的雨雪天氣,接著兩股冷空氣合并南下,出現大風和明顯降溫。
(受訪者供圖)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