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了,一只野豬闖進了我們店里……”前不久,江蘇南京的公安局時不時會接到這樣一通電話,而這種段子一般的報警電話卻已是很多地方的日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本該生長在野外的野豬,如今卻紛紛涌入了人類生活的區域。它們不僅狂奔于街頭,還闖蕩于人們生活的小區、校園。雖說野豬泛濫的情況并不是全國性的,而是集中于局部地區,比如四川、陜西、云南、東北地區的野豬問題就比較嚴重,但是人們不禁要問:野豬為何如此大膽妄為,大搖大擺地與人類混居在同一片區域,這難道是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嗎?
豬丁興旺,演化史長達5600萬年
豬在分類學上被歸入偶蹄目中的豬科,在地質歷史上,曾經歷至少5600萬年演化。據古生物學家研究,豬科化石最早出現在歐洲的始新世距今5600至3390萬年地層中。歷史上曾出現豬獸亞科、鐮齒豬(又稱為利齒豬)亞科和豬亞科三個亞科,可謂豬丁興旺。但只有豬亞科演化至今,其他二亞科都滅絕了。如今現生豬的種類遍布非洲、歐亞及美洲大陸。
在豬演化史上,豬獸亞科是豬科中最古老原始的類群,豬科的許多種類都起源于這個亞科。該亞科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歐亞大陸的漸新世到上新世的地層中,在我國的代表是發現于山東山旺硅藻頁巖中的帕氏古豬。
廉齒豬亞科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歐亞大陸的中新世地層中。我國以寧夏同心和甘肅和政產出的庫班豬為代表。庫班豬體型龐大,體重約800千克,是現生獅子老虎的2—3倍。雄性的前額長著一個相當大的骨質角,嘴上有獠牙,被稱為森林之王,它主要生存于早中新世至中中新世(距今2300萬至1163萬年間)的歐亞大陸。
豬亞科的特征和現生豬相同,以河豬屬和豬屬為代表。前者主要分布在亞洲的中新世至更新世地層中,現生種類分布在非洲。后者主要見于歐亞大陸,在我國的主要代表是裴氏豬、李氏野豬、小豬和野豬。
“葷素”不挑的猛獸,力大無比適應性強
在我國,除了西藏高原和戈壁灘外,各地均有野豬生存。
野豬的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其棲息環境跨越溫帶與熱帶,從半干旱氣候至熱帶雨林、溫帶林地、草原等都有其蹤跡,也經常闖入農地覓食,但在極干旱、海拔極高、極寒冷地區,始終沒有發現其出沒的蹤跡。
野豬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與其食譜相當寬泛、葷素不挑等有關。野豬是雜食動物,不挑食,既能吃植物根莖、果子、樹葉,也能吃昆蟲、小鳥等肉食,靠著強壯肌肉還能獵殺小型哺乳類。幾乎是不放過任何能吃的,甚至是腐肉也都來者不拒。
野豬盡管不是食肉動物,但絕對是一種猛獸。雄性成年野豬能長到200公斤,粗壯的長鼻能拱動50公斤重的樹樁,奔跑起來時速可達到四五十公里,而且耐力超強。再加上鋒利的獠牙和巨大的蠻力,使得老虎、豹和熊都對它退避三舍。因此,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可見野豬之兇猛。
7000年前,野豬開始被馴化飼養
當新石器時代來臨,人類的生活方式由游獵轉向定居,野豬也如牛羊雞駱駝等那樣成為早期圈養家畜的對象。隨著狩獵工具的進步,人們不僅可以捕獲活的野豬,且數量較多,便逐漸形成了收養動物幼仔的習慣,將它們馴化飼養,以備食物短缺時享用。在周口店猿人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李氏野豬化石,在其他舊石器遺址中也有不少李氏野豬的化石,說明這類豬是古人類的主要狩獵對象之一。
大約在公元前7000年,中國野豬開始在黃河流域被馴化飼養。我國河南賈湖遺址至少在其二期(距今8600—8200年)遺存中已出現了家豬,是世界上最早的家豬遺骨之一。歐洲和中東地區也在新石器時代發現了大量豬骨。在青銅器時代及歐洲民族大遷徙時期,豬已成為重要的家畜。
城市野生動物管理正成為新課題
被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野豬,在我國曾一度銷聲匿跡,但近些年,野豬的數量卻急劇增加,局部地區呈泛濫之勢,給當地的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破壞。據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野豬總數已經超過了100萬頭。
野豬的泛濫因素較多。首先,野豬從祖先繼承下來的超級繁殖能力和對環境的超強適應能力,使得野豬一旦有喘息機會就會卷土而來。其次,野豬天敵數量減少,以野豬為獵物的老虎、狼群等肉食性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使野豬種群便可以無限制地增長。最后,生態環境改善的結果。事實上,野豬的泛濫恰恰說明我國生態環境變好了。
但顯然,野豬泛濫并非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那么簡單來解釋。如今,面對越來越猖獗的野豬活動,城市野生動物管理正成為一個新生事物,城市相關部門還缺乏相應成熟的管理方案。捉拿又放歸自然野地,不能解決野豬越來越侵入人類核心居住區——城市的安全問題。為此,加強數據觀測,增強有關力量,采取獵捕等有效措施,控制野豬野蠻生長,乃是當務之急。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名譽館長)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