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周健報道??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3月11日、3月12日分別主辦了第十屆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決賽、上海市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培養鍛煉出新一批優秀的科普人才。
3月11日舉辦的第十屆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決賽,主題是“科技創新科學普及”,來自全市各領域的40名選手同臺競技,發揮各自優勢,分別關注前沿科技、聚焦大國重器、傳播醫學知識、探秘科學世界等,題材廣泛、視角獨特、故事生動,共譜“科普最強音”。比如,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的陳晨晨,用“我為中子療法點贊”,把硼藥與中子在癌細胞產生的核反應,通俗易懂地講解清楚。
大賽自去年12月啟動招募,超千余位選手報名參賽,經過初賽、復賽,在40名決賽選手里,產生了十強。本屆賽事,上海的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醫療衛生機構、科研院所等,踴躍參加,陳晨晨所在的市五醫院,此次有6名選手“出征”,而且全部進入決賽。據了解,這家醫院很重視科普活動,組團參加了六屆賽事;初賽、復賽、決賽前,醫院調集資源,幫助選手打磨作品、培訓技能,力爭賽出水平。舉辦了10年是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已是上海科普主要賽事活動品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科普人才。
上海市科委3月12日主辦了另一場科普賽事活動——2023年上海市科學實驗展演匯演的決賽,有26組參賽項目進行終極比拼。《瓶口吞雞蛋》、《臥薪嘗“氮”》、《西游之“真空”降妖記》……這些科學實驗展演,僅看題目就吊足公眾胃口。
組委會介紹,有料、有趣、有“顏值”,是科學實驗界的新時尚。有料是指,有精準專業的科學知識和深厚的科學素養;有趣是指,有創新性、趣味性和安全性并重的演繹方式;有“顏值”是指,有向綜藝節目看齊的科技、科普工作者“演員”陣容和舞臺效果。
本屆大賽在初賽階段,吸引40多組選手報名,選手包括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的科技工作者,還有企事業單位的科普愛好者。從參賽人員到題材范圍,都體現了跨界融合新特點。
上述兩大科普活動的優勝者,得到上海奧奇科技發展基金會獎金捐贈資助,其中,2023年上海市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的一等獎獎金(含稅)為15000元。據悉,第十屆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決賽的一等獎選手,一并榮獲“2023年度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稱號。優秀選手們有機會參加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獲得更多投身上海科技節、上海科普等品牌活動,展現自我的機會。(大賽供圖)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