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全球熱議:第 27 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科普宣教活動在滬舉行

發布時間:2023-04-11 07:47:48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2023年4月9日,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學組承辦,勃林格殷格翰支持協辦的“抗帕不怕 一森守護”健康方向盤——第27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科普宣教活動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

上海市醫學會會長鄔驚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董強教授、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帕金森病學組組長劉軍教授等30余位專家出席活動,并與在場的近300位患者及家屬進行互動。

此次帕金森病日科普宣教活動是帕友們線下的久別重逢,現場通過科普講座、暖心互動、健康咨詢等環節,建立起醫患之間的溝通橋梁,幫助患者科學認知,積極干預,有效延緩帕金森病進程,全力推動帕金森病患者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資料圖)

加大科普力度?填補公眾認知盲區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上海市醫學會會長鄔驚雷教授強調,“各方力量需要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共同發力,全面推進帕金森病公眾健康教育、科普傳播和健康促進工作,助力帕金森病患者享有優質生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在致辭中表示,“未來醫學將會從關注疾病轉變為關注健康,我們堅信,隨著醫療科技不斷發展,會給帕金森病的診斷治療帶來重大改變。”

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董強教授表示,“非常感謝上海的同道在各個區縣開設帕金森病專病門診,為上海的帕友提供全程全面的服務,使得帕友回歸美好生活。”

互動關愛?讓公眾“知帕不懼帕”

“帕金森病癥狀包括靜止性震顫、肌強直、步態異常、動作緩慢等運動癥狀,和抑郁、睡眠障礙、嗅覺減退、便秘等非運動癥狀,發現這些癥狀后一定要及時就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吳云成教授介紹,一旦診斷,即應盡早開始治療,患者應遵醫囑服藥,以期實現疾病的高質量管理。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丁正同教授表示,患者出現運動并發癥不要怕,疾病進入中晚期并不意味著毫無希望,仍然可以通過合理診治改善癥狀、避免或降低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

此次科普宣教活動借助專家的權威科普力量,進一步消除廣大帕友和家屬的認知誤區,深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幫助他們了解認識帕金森病。

活動中,專家以通俗的語言和形象的案例,為市民帶來了精彩的科普內容。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金莉蓉教授在為患者解讀誤區的過程中,提到目前大眾對于帕金森病的認知存在很多誤區,比如“帕金森病只見于老年患者、手抖就是帕金森病”等,均一一做出解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吳逸雯教授在“帕友信聲”讀信環節中,特別關注到帕友及家屬提出的多方面問題,比如心理變化及心理輔導需求。她提出要正視患者的心理需求,為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支撐,并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指導科學用藥。

科普環節后,來自上海20余家醫院的帕金森病專家與帕友們面對面交談,開展健康咨詢活動,針對各位帕友關于病情評估、藥物服用、術后康復、情緒心理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解疑答惑。

整合多方資源?助力帕金森病患者享有優質生活

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帕金森病學組組長劉軍教授特別指出,“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帕金森病的科普宣教和健康咨詢活動,就是想借助活動平臺,定向、精準地將疾病健康科普知識普及給大眾,進一步提高公眾知曉率,喚起全社會對帕金森病的重視,利用科普的力量助力提升患者的健康認知、強化健康行為,以改變患者臨床結局。”

為響應政府和學會的號召,加強公眾對疾病的認知,更好地推動帕金森疾病的治療,更大程度幫助患者獲益,勃林格殷格翰以第27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為契機,將在為期一個月內,攜手學會、連鎖、媒體,共同發起“世界帕金森病患者關愛月系列活動”,包括“帕金森病科普下午茶、公共教育特別活動線上直播、帕友網帕金森科普文章上線、電商平臺科普直播”等多場活動,整合各方優質資源,為患者提供身、心、靈的支持,增強廣大帕金森病患者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