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走進博物館聽三農故事 南京玄外附小開展“沉浸式”科普教育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3-04-20 20:45:04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

近日,南京玄武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二(4)班“湖畔讀書會”小組成員前往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開展了一次“沉浸式”科普教育實踐活動。同學們在上下五千年的農耕史海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小組成員合影

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坐落于南京農業大學(衛崗校區)校園內,是中國第一個系統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國農業歷史與文化的專題博物館。

進入農博館后,迎面看到的是高掛在墻上的一副對聯:“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樸實的句子向人們揭示著古代農業的重要性。

在柔和的燈光下,農博館內的文物好似白發蒼蒼面目祥和的老者,低聲訴說著這跨越千萬年,經久不滅的農業文明史。講解員圍繞館內陳列的古代農具實物,向同學們介紹了其名稱、用途,以及背后體現的農業技術的發展,例如以石斧、石耜為代表的石制器具向以銅鐵鐮刀為代表的銅鐵制器具的轉變;腳踏式龍骨水車、手搖拔車等提水工具的使用等等。同學們仔細聽著講解,不時詢問相關歷史知識。在這樣莊嚴又親切的氛圍中,他們與古老的時光邂逅,為壯麗的農業文明史所震撼著,感慨著。

館內展現江南四季農業生產生活面貌的微縮模型更讓同學們眼前一亮。該模型十分細致且形象地展示了農村社會一年四季的風采,包括正在耕作的農民、犁田的牛、播種時的秧苗,特征鮮明,栩栩如生。同學們對這些模型的精妙和細致感到驚嘆,參觀過程中,不少同學不由自主地湊近工藝精巧的藏品前觀察學習。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還依次進入了中華農業文明起源、傳統農業技術體系的創立與發展、農業制度的歷史演變等不同主題展館參觀。面對這些“會說話”的文物、文字、古籍與圖畫,同學們在感到新鮮的同時無不贊嘆勞動人民的智慧。

參觀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參觀學習,讓他們更加明白了農民勞作的辛苦,以后會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節約糧食,保護環境,為建設美麗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標簽:

上一篇:最佳順路單怎樣誕生?嘀嗒出行“科普體驗館”二期首度揭秘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