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介紹,這與海溫和積雪等外強迫異常及影響有較大的關系。2020/2021年秋冬春季發生了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今年是拉尼娜事件衰減年,北大西洋春夏季海溫分布為自南向北“-+-”三極子模態正位相,青藏高原冬春季積雪明顯偏少,這些外強迫特征都是有利于導致以上特征的因素。
在華北北部、東北地區所在中高緯度,環流異常的機理較為復雜,受下墊面(與大氣下層直接接觸的地球表面)、大氣內部變率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東北冷渦活躍的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 局地強降水增加
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七下八上”期間,我國將有南北兩條多雨帶,北方多雨區主要位于西北地區中北部和東南部、內蒙古大部、華北、東北西部、黃淮大部、江漢大部等地,其中內蒙古中東部、華北大部、黃淮西北部、東北西部部分地區偏多2成至5成。南方多雨區主要位于江南中東部、華南東部和西南南部等地,華南南部和江南東部需要關注臺風活動造成的風雨影響。
根據上述預測,黃河中下游、海河、松嫩流域和遼河流域局部、長江下游局部、珠江局部需防范階段性暴雨洪澇災害和較重汛情。
專家同時提醒,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局地強降水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增加,極端性更強,需做好相應防范工作和準備。(李一鵬 陳克垚)
此次河南暴雨為何這么兇?
暴雨是各種天氣和環流系統相互作用的產物,尤其是特大暴雨或持續性暴雨,均是出現在幾種時間尺度天氣系統(行星尺度、天氣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明顯有相互作用的情況下。
以7月17日開始的河南暴雨過程來說——
行星尺度的副熱帶高壓和大陸高壓分別穩定維持在日本海和我國西北地區,天氣尺度的低值天氣系統被“夾在”二者之間,動彈不得,造成河南中西部長時間出現強降水天氣;
洋面的情況也不安分,臺風“煙花”生成并向我國靠近,大量水汽向內陸地區輸送;
加上地形的“助攻”,即太行山區、伏牛山區的特殊地形對偏東氣流起到輻合抬升效應,迎風坡前降水增幅明顯;
在有利于暴雨發生的大尺度背景下,中小尺度對流系統也“躁動不安”。它反復在伏牛山前地區發展并向鄭州方向移動,導致降水強度大、維持時間長,引起局地極端強降水等。
可以說,出現特大暴雨時,沒有一種時間尺度天氣系統是“無辜”的。在行星尺度、天氣尺度、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相互作用下,加上特殊地形的“助攻”,一場罕見、突破歷史極值的暴雨最終落在河南。(王玫玨)
我國夏季暴雨的四個主要特征
我國是一個多暴雨的國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每年夏季都深受東亞夏季風的影響。夏季風暴發和盛行期間正值我國的雨季或汛期,也就是暴雨多發季節。季風氣流從海上帶來豐沛水汽及不穩定空氣,是暴雨發生的關鍵原因之一。
隨著夏季風暴發、盛行和向北或快或慢地推進,我國主雨帶也在向北移動,先后影響華南、江淮、華北。
我國暴雨具有四個主要特征——
時間集中。我國暴雨主要集中發生在5月至8月汛期,高峰期則集中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這就是著名的東亞梅雨季。華北地區暴雨集中出現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七下八上”。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