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科普能力建設
規范全省科普基地運行與管理
云南省自1997年起
開展了省級科普基地認定工作
截至2019年底
已認定12批共194家云南省科普基地
2月10日
云南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
第十三批云南省科普基地名單
23家單位入選
接下來
小編帶你一起了解
部分科普基地
個舊市博物館
個舊市博物館于2010年5月18日開館,是集文物保護、修復、收藏、展示、宣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館藏可移動文物1445件/套,共4000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孔雀燈、提梁壺等,國家二級文物有線刻神獸紋三足盤、青銅壺等,國家三級文物藏品種類主要為金、銀、銅、鐵、錫、陶、瓷等。
博物館設有個舊黑馬井出土的漢代“青銅文化”文物陳列廳、個碧石鐵路陳列廳、機動展廳等,展廳引用3D全系投影互動、幻影成像等技術設備,館藏文物魔鏡墻、大規模的實景實物模擬現場復原等及聲光電配合墻平面設計等方式展現個舊璀璨的錫工業歷史文化。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人文自然科普基地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人文自然科普基地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小鎮通過生態修復、石漠化治理,因地制宜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通過改造形成由山頂生態林保育帶、山腰綠化景觀林過渡帶、山底復合農林緩沖帶、湖濱防護林隔離帶、濕地水生植物凈化帶組成的立體綜合生態修復體系,建成大地藝術《太平公主》、云上浪漫花海、三角梅園等200多個生態景觀項目。
小鎮建有云南省第一個山地石漠化展館及石漠化公園、云南省生態教育實踐基地、國家首批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以生態修復、石漠化治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通過展示太平湖地區生態修復、石漠化治理過程、方法和成果,以及科普相關的地帶性植物等,讓公眾了解石漠化、走進石漠化,進而關注山地石漠化綜合治理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問題,具有極大的科普教育意義。
基地還建設有精品苗木基地、特色花卉基地、生態農莊、水上運動中心、森林木屋酒店、五星汽車營地、國內單體最大的全木結構建筑等一批產業及業態,每年開展植物科普、農業及農事體驗、水上救援、野生動物繁殖、木結構及木文化體驗等科普活動、研學活動等80余場次。
異龍湖濕地公園科普基地
異龍湖濕地公園科普基地位于紅河州石屏縣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公園于2014年獲批為國家級濕地公園,總體規劃面積3749公頃,其中濕地面積3636公頃。
公園科普特色資源豐富,有“末束曉霧”“瑞成滴水”“煥文迎輝”“九曲疊翠”等,每年開展濕地科普講座、展覽、研學等30余次。設有異龍湖保護治理規劃展示館,共七個展區,以湖之秀、湖之史、湖之傷、湖之治、湖之夢、湖之游為布展脈絡,通過高科技多媒體互動展項,打造集參觀、學習、調研、休閑功能于一體石屏新地標,是異龍湖溯源文史的基地、規劃展示窗口和科普宣教的平臺,利用圖文并茂的直觀傳播宣教方式,向公眾傳播科普知識和宣傳異龍湖保護治理等相關生態環保知識,讓公眾在參觀中了解異龍湖歷史變遷,保護自然環境,保護生態。
望天樹景區科普基地
望天樹景區有完整的熱帶雨林風光,游客可以走上懸掛在半空中的樹冠走廊俯瞰雨林風光,也可以體驗南臘河水上民俗風情,以及傣族、瑤族、哈尼族原生態自然村落民族文化、民俗風情,從水、陸、空三方位全面領略望天樹景區熱帶雨林之魂。
走在樹冠走廊之上,以最佳視角,近距離觀察大果榕、木奶果、菠蘿蜜、無憂花等“花開樹梢、果掛枝頭”的老莖生花結果現象,看雨林植物爭取光和水的適應而產生的附生現象,尋找適者生存的絞殺等雨林奇觀。往雨林深處走去,千姿百態的奇花異卉,以濃郁宜人的氣味吸引著蜂蝶,并在雨林這片寶地花開四季。游客穿越這座神秘之地,以看、聽、問等方式一點點地探索出雨林生態的秘密。
為了讓游客更好地了解雨林植物,望天樹景區將雨林中的知識點通過標識標牌、線上宣傳、科普館展示、雨林學校科普課程及活動、導游講解、環保教育培訓活動六個部分,向游客進行科普展示,讓游客在游覽和實驗的結果中更好地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保護自然,激發游客和公眾愛護自然、愛護雨林的意愿和行動。
來源:云南省科學技術廳、紅河州委宣傳部、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云南發布
|編輯:吳曉茗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