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鄉村振興,健康先行。健康科普堂通過疫情防控、清潔鄉村人居環境、健康生活方式、社會心理健康、中醫藥等主題傳播健康教育知識,旨在更好地提升涉農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一、農村同樣需要開展體育活動很多人認為,農村農活多、家務多,不需要進行額外的體育活動。實際上,身體活動和一般的體育活動、運動、鍛煉這些老百姓經常說的名詞不是完全等同的。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身體活動一共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職業性活動,第二類是交通出行,第三類是家務勞動,第四類指的是休閑活動。體育活動則是為了提高運動技能、讓身體更健康而進行的體育鍛煉,往往是有意識地對自己身體素質的培養的各種活動。根據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我國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為33.9 %,因此開展農村體育運動仍任重道遠。
二、哪些運動適合在農村開展?農村擁有廣袤的鄉土空間,適宜舉行群眾性體育活動。農村體育運動形式可以突出“農業特性、農村特點、農民特色”,開展豐富多彩的項目內容:一是在農村開展較為普遍的現代競技項目,如田徑、籃球、乒乓球、游泳、中國式摔跤;二是具有農村特色的民族、民間傳統項目,如龍舟、舞龍舞獅、中國式摔跤、毽球花毽、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等;三是貼近農村實際并和農民生活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特定項目,如自行車載重、釣魚、健身秧歌、高蹺競走、打彈弓、爬繩、風箏等;四是符合當地風土民情、地方特色的運動項目,如航模比賽、攀巖、徒步、登山、騎行、釣魚、野營露宿等。
農村體育運動可以與農業生產密切結合。比如,田徑比賽可以包含農民勞作的元素,如抗旱提水保苗賽跑、插秧、拋擲秧苗比賽、挑糧接力賽等,游泳項目可以包含模擬救生、水中運送物資等。還可以利用農民豐收節、春節和農閑時間,開展群眾性開展如拔河、跳繩、跳遠及挑糧、裝筐、打捆、鋸木頭、推獨輪車、背麻袋等比賽。
三、怎樣運動才科學?運動多久才受益呢?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關于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至300分鐘的中等到劇烈的有氧活動,兒童和青少年應達到平均每天60分鐘,同時建議為了幫助減少過多久坐行為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成年人進行中等到劇烈強度身體活動應力求超過建議水平。
如何衡量運動強度呢?一個簡單的算法是最大心率= 220-年齡。通常認為達到最大心率的60 %至80 %為中等強度,達到80 %以上為劇烈強度。像慢跑、跳舞、游泳等中等強度的運動會提高心率,使人呼吸加快,而像球類的劇烈活動會使人呼吸困難、急促,因此農民朋友們要根據身體實際情況進行中等和劇烈強度的組合運動,逐漸增加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
要注意的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人群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可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換一種放松的運動方式,減輕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消除局部的疲勞,但運動量和強度都不宜過大。
四、充分利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生活要小康,身體要健康。全民健身運動是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內容。日前,體育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五部委制定了《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要求面向城鄉居民,提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有條件的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提供科學健身指導、群眾健身活動和比賽、科學健身知識等服務,免費提供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全民健身器材。農民朋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健身場地和健身器材,積極參與到體育增強體質、體育增進健康的活動中。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農村體育活動具有強健農民體魄、娛樂農民身心、陶冶農民情操、振奮農民精神、激發農民團結合作、拼搏進取的功用。它不僅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一起“動起來”,在運動中盡享家鄉美麗的綠水青山,用強健的體魄助力鄉村振興!
【本期專家】李涵,沈陽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健康教育五部部長,主任中醫師,醫學博士,在站博士后。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睡眠分會常務理事、遼寧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青年中醫委員會常務委員、遼寧省中醫藥學會心臟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萬人層次人才,沈陽市健康教育專家講師團成員,入選沈陽市健康教育知名專家庫。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