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報道
2022年2月12日下午,我們于南匯新城蘆碩路298號文化服務中心205教室舉行了“科學家進社區·智慧行動·百會百縣鄉村行”活動,本次活動由中國神經科學學會主辦,上海健康醫學院、健康丁米團隊承辦。活動邀請到了復旦大學的唐逸泉老師和杭州師范大學腦科學研究所的李葆明老師進行課堂講解,參與活動的助教有劉雨蕉,顧康怡等。
本次宣講活動課程內容分為兩部分,分別為唐逸泉老師的《聽見您的聲音》和李葆明老師的《學習壓力越大,大腦功能越差》。
參與活動的同學和家長們在簽完到,領完材料后依次就座,由助教劉雨蕉同學進行關于本次活動內容的開場介紹以及兩位老師的基本信息,同時也感謝了主辦方中國神經科學學會,隨后活動便正式開始。
《聽見您的聲音》
首先由唐逸泉老師進行講解。唐老師從耳蝸內毛細胞的概念,耳朵結構,耳蝸的工作原理等,講述了人體中構成聽力系統的主要構造,其中一段測試接收聲音閾值的互動環節讓小朋友們興趣大增。
隨后唐老師從聽力問題著手,講述了聽力問題的主要類型,聽力問題在全世界的分布比等,隨后提到在過高分貝的環境中停留過久時間會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導致聽力下降,造成各種聽力問題,同時唐老師也對在座的小朋友和家長提到,過久的佩戴兒機對幼兒的聽力有著一定的影響。
而在面對如此多的聽力問題下,唐老師也提出了緩解聽力問題的解決方法,例如人工耳蝸,助聽器等,但唐老師也提醒到人工耳蝸能夠分辨的聲音閾值較之人體本身耳蝸所能分辨的聲音閾值狹窄很多,只能夠用于分辨日常生活中談話等,緩解日常之需。隨著年齡的衰老,我們的聽力也會隨之下降,所以大家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耳朵噢!
《學習壓力越大,大腦功能越差》
隨后杭州師范大學李葆明老師驅車近百公里進行本次活動的第二個課程: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李老師通過一些游戲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提出了“壓力越大,大腦越笨”的觀點,內容和游戲相結合,各位家長和學生津津有味地聆聽了近1個小時。
李葆明老師運用腦模型,向在座的各位家長和孩子進行了生動形象的互動性講解,向大家介紹了小腦,腦干,軀體感覺聯合區,視覺聯合區,視覺皮層,感覺語言區,聽覺聯合區等大腦不同的功能區,讓孩子們在不同的感覺互動中記憶腦中功能區的作用。
其中,李老師重點指出額葉區的功能,即智力,智慧與情感中樞,是在系統發生上最后出現,個體發育上最后成熟的區域,因而兒童發育中前額葉的發育時間長,而影響其發育方向因素也很多,隨后李老師提出了我們教育中因為學習負擔過重,睡眠與運動的嚴重缺失,違背了大腦的工作原理,會使孩童思維僵化,呼吁家長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學習壓力,多帶孩子外出等,適度地學習,在娛樂中學習,避免疲勞狀態。
互動環節:“頭腦風暴”
本次活動創設了“頭腦風暴”拼圖游戲,在課程結束后,我們為小朋友們分發剪刀,讓大家拼一拼圖中位置錯亂的大腦模型(各功能區),讓大家在動手的同時進行記憶。不少小朋友們興致盎然,發到剪刀后便動手做了起來,在大腦輪廓中放上剪下的功能區,來看一看小朋友們拼好的大腦吧!
最后,我們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本次活動,家長和孩子們都收獲頗豐!科技科普與學習永無止境,讓我們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科普宣講活動!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