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科普|治療牙痛、牙根松動的“小妙方”,讓你的牙齒80歲都不掉

發布時間:2022-02-20 07:28:03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以前,只有老爺爺老奶奶才牙齒松動呢,年輕人的牙都能啃鐵。但是現在,有多少年輕人能咬得動脆骨的?我的牙,現在連硬一點兒的肉都咬不爛了,每次純靠撕扯。

為什么啊?不知道腎虛這個真相大家是否能接受。總之,我接了。這年頭,腎不虛都不好意思出來混啊,說明工作不認真。

腎主骨,牙為骨之余。牙根松動,代表根基不牢,腎精不足。另有虛風上拔,引得牙齒動搖不正。

那怎么辦呢?

補鈣這種說法,中醫里肯定沒有。只有補腎。

腎精怎么補?那就得知道腎精怎么來的。腎精有先天和后天兩個部分,先天之精來自于父母,后天之精來自與脾胃的水谷精微。所以很多孩子天生牙口就好,是因為父母給的先天之精充足,因此腎氣足,牙齒硬。

而那些天生牙齒不好的,就是因為先天給的不好,導致腎氣衰弱,牙軟無力。

后天之精來自水谷精微,脾胃很重要,是腎精的生化之源。要想腎精充足,就要從脾胃補養入手。直接補鈣,脾胃不吸收,有毛用。

所以補腎精是個系統工程,可不是今天補脾,明天腎精就制作出來了,后天牙齒就堅固了。不存在的。

那么遇到牙根已經松動,而且出現了牙痛,怎搞?系統建設來不及了,牙疼在線等,急。

這里就介紹一個小方子給大家,江湖救急,先把牙根穩住,牙痛去除,后面再慢慢地調理脾胃,補足腎精腎氣。

《千金方》:治齒根動痛:生地黃、獨活各三兩。上二味細切,以酒一升漬一宿,含之。

現代用法是:用生地黃、獨活各60克,用一升酒泡一宿,然后用藥酒含漱,一天數次。

獨活性味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功效為祛風除濕,通痹止痛,“善去腎經浮風”。而生地黃甘寒,歸心、肝、腎經,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是滋補腎陰的要藥。

二藥合用,一方面祛風止痛,另一方面滋養腎陰,以固根本,因此用后牙齒疼痛可解,牙根也會慢慢的穩固。含漱的時候如果咽下一些藥酒,也挺好的,可以加速藥效。只是獨活味道辛苦,喝了以后嘴里或者喉嚨會有麻麻的感覺,有點兒像多食了花椒。

現代臨床,常有醫生用一味獨活治療牙齒疼痛。經驗來自《肘后方》:治風齒疼,頰腫,用獨活以酒煎熱含漱。亦可與細辛、羌活、川芎、生地黃同用,散寒止痛之效更佳。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我是牙疼過,特別知道牙疼的痛苦,真是一言難盡,誰疼誰知道。所以大家備著點兒牙疼方,到時候救命吧。

人到中年,腎精虧虛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再保健,也抵不過日常瑣碎茍且的消耗,這個,大概就是人生吧——看著身體日益衰老,卻無能為力。

所以在有限的生命里,我們要盡量吃得滿意。牙口很重要,大家多保重。牙根都給我穩住。

標簽: 先天之精 牙齒動搖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