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自己,影響他人。”袁國術深知科學普及注定不應止于一個應用場景,也當然不是一己之力的事。路漫漫其修遠兮,他正努力帶領整個公司,乃至整個行業既敢于闖新路,又堅持走正路。
文:中外管理傳媒 任慧媛
責任編輯:胸懷天下
2016年5月底的一天,一則新聞讓國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術科技”)創始人袁國術熱血沸騰。從新聞里,他聽到中央高層這樣說: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這對于袁國術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因為這代表著他默默踐行了13年的科學普及終于可以方向明確地和科技創新這個“香餑餑”相提并論。
方向的確信
與科技創新不同,科普產品一直難以突破規模化的天花板。科技創新有可能一個爆品火遍全球,將前期的研發投入,包括資本和時間投入攤薄到幾乎為零。但這對于科普來說卻很難,因為科技含量高的科普展品往往來源于科技館的定制,做不到標準化、批量化生產。
雖然這條路不好走,但袁國術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他堅信,中國經濟要實現真正的騰飛,必須從要素投入型的粗放式發展轉向創新驅動型的高質量發展。因此,作為創新發展的兩翼,科創和科普都要發力,而且都要強有力。
袁國術同樣深知,中國的科普之路任重道遠。根據米勒公民科學素養測評體系的調查,2020年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0.56%,也就是說,100個人中,可能只有10個人具備科學素質。而2015年的這一比例僅為6.2%,相當于歐洲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同年美國的這一數據為28%。
袁國術告訴中外管理:“做科普事業,就是給大眾,特別是給青少年的心靈播下科學的種子,這些種子會生根發芽,將來長成參天大樹,結出累累碩果。這確實是國家持續創新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翅膀。”
高層的“兩翼理論”讓袁國術更加堅定了他在科普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突破的決心。
國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 袁國術
方法的突破
對于已經成立了13年的國術科技來說,2015年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多年的堅持和專注,使得國術科技成為了科技館重要的展區建設者與展品設計者。從佛山科學館到中國科學技術館,全國近百個科普場館都有國術科技建設或設計的涉及不同學科和主題的展區、展品,國術科技當時已經成為科普細分市場的佼佼者。
但袁國術并不滿足于此,他知道想要進一步脫穎而出,就必須成為科普領域的創新引領者。于是,他帶領公司開始發力原創展品的研發,每年拿出毛利的30%-40%投入到新產品研發中——這在行業內實屬“大手筆”。如今,國術科技已經積累了上百項專利產品,成為北京市最具代表性的科普展品研發企業。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步步的摸索與突破中成長壯大的。所以在積累了足夠多的技術創新之后,袁國術還必須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因為他意識到即便是有再多的創新,但沒有足夠的市場規模和利潤率,那么想要加速發展是不可能的。全行業的科普展品都面臨著一個窘境——定制化為主,無法標準化和規模化。用袁國術的話說:“整個行業里,每一家的利潤都不太高,因為大部分產品是定制的,費心費力地研發、設計、做原型機,結果也只是生產幾套,放在不同的場館里,很難批量生產。因此,整個行業都活得像個手藝人一樣。”
就在“兩翼理論”提出之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圍繞科學普及創新召開了高規格圓桌會議,袁國術作為唯一一位企業經營者與政界、學界一起參與了討論,率先替行業發聲。他提出,科普展品具有單件小批的“非標”特性,再加上科技館的市場容量較小,這就決定了大中型的加工制造企業不愿意進入科普領域,展品的質量更是無法得到保證。其實中國的制造水平已經很高了,應該想辦法將其引入到科技館的展品開發過程中。
但是怎么才能實現這種產業邏輯的突破呢?袁國術意識到不能閉門造車。
2015年,母校北大國發院組織了一次美國游學,而且是去硅谷和波士頓考察創新之道,袁國術立即報了名。
到了美國,果然不虛此行,袁國術發現了國內企業與美國創新科技小公司的差距就在于技術背后連通的資本規模和市場化水平。換言之,他們的新技術背后是高水平的產業鏈,能迅速研發、投產、擴大規模,保護知識產權等。這時候,袁國術意識到,不僅要有技術制高點,還必須要有接入市場的制高點。
“積木式”創新的秘籍
其實,美國當時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科技創新理念:積木式創新。這一理念讓袁國術豁然開朗:一家企業只需要把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和技術打造成為一塊標準化的“積木”,然后拼接到全球市場中的合適產業鏈即可,不必追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了方向的袁國術開始尋找適合國術科技拼接的那塊“創新積木”。
袁國術決定再一次跳出國術科技傳統的定制化的科普展品市場,放眼世界。殊不知,正是他的這次決定,讓國術科技迎來了又一次的成功大轉折。
2016年,袁國術再次參加了北大國發院組織的以色列游學,接觸到了全球交互投影技術的鼻祖企業EyeClick,這讓他如獲至寶。
EyeClick做的是互動投影系統,而這也是國術科技在多年前就仔細研究并嘗試過的一項技術,因為幾乎每家科技館里都會用到,但中國本土的互動投影產品大多還是簡單集成,上面掛一個投影儀,后面配一個機房,然后再安裝傳感器,并植入一個或幾個簡單的游戲節目。
但EyeClick的技術是具有顛覆性的,它能把所有東西都裝到一個小盒子里,不再需要專門的機房,更重要的是,這件產品的識別度和靈敏度都非常高。而這背后是以色列自主研發的兩項全球尖端技術:光學傳感器深度應用和計算機算法最優化。
孩子們在中國科學技術館“指手畫腳”主題展區進行互動
眾所周知,以色列是全球知名的創新國度,在科技創新方面有人才、制度和經驗上的先發優勢。而中國既有廣闊的市場,又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產業鏈優勢。
袁國術知道他不僅找到了心中的那塊“積木”,而且他還知道兩塊“積木”拼接,會嚴絲合縫。即中國制造與EyeClick的科創完美組合。這不僅可以讓EyeClick的產品打開全球市場成本大幅降低,而且加入國術科技的科普技術功底,產品也能一并優化。
經過一年多的磨合,在2018年的上海進博會上,國術科技和EyeClick正式結成深度戰略合作伙伴——國術科技成為EyeClick在全球唯一的制造中心,實現了以色列的創新技術引進來和中國高端制造走出去。
國術科技與EyeClick在首屆上海進博會現場簽約
科普場景的跨界革命:打敗麥當勞滑梯的“小黑盒子”
與EyeClick的合作果然沒有讓袁國術失望,成功驗證了他的方法探索的有效性。新模式帶來的新產品國術Eyeplay商用游戲機器人不僅突破了科普產品的定制化局限,實現了標準化,而且打開了一片新世界。
當年喬布斯讓iPad走向全球,抱著iPad長大的一代堪稱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國術科技與EyeClick合作的國術Eyeplay商用游戲機器人能把類似于iPad游戲里的虛擬體驗投射到現實空間,用手、腳、身體姿勢來體驗線下互動游戲。這無疑為iPad一代打造出了一個互動體驗極佳的全新娛樂場景。袁國術說,這非常接近于他長期在科普行業夢寐以求的“純數字體驗館”。
在和EyeClick達成合作的六年時間里,國術科技生產的國術Eyeplay商用游戲機器人銷售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術科技的客戶也從原來單純的科技館、博物館,突圍到了科技、教育、零售、餐飲等不同應用場景的用戶,比如中國科學技術館、北京科學中心、秦皇島特殊教育學校、嘉里大酒店、NBA中心、麥當勞、德克士等。
安裝有國術Eyeplay商用游戲機器人的麥當勞餐廳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麥當勞餐廳,餐廳角落里由來已久的滑梯怎么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被一個看起來毫不相干的“小黑盒子”所顛覆。對于麥當勞來說,撤掉滑梯不僅騰出了近十平方米的一塊空地,空間感大增,而且極大地豐富了用戶社交互動體驗,還提升了餐品復購率。
如今,麥當勞中國的4000多家門店中已經有近1500家安裝了國術Eyeplay商用游戲機器人,為麥當勞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智能互動娛樂空間。廣州有一家麥當勞餐廳,一年時間里借助國術Eyeplay商用游戲機器人舉辦了1062場次的生日會,平均一天近3個場次,“小黑盒子”成為屢試不爽的“引流神器”。而這背后得益于國術科技用積木式創新實現的全球范圍內的強強聯合。
從模式創新者到標準引領者
正是因為積木式創新的成功,國術科技的行業從科普變成了科普+,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市場規模得以擴大。而且國術科技研發的科普設備也不再局限于定制生產,實現了可復制的工業化批量生產。更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寓科普于游戲。用袁國術的話說,“科普事業正一步步變成科普產業,一字之差,氣象大不同。”
與此同時,袁國術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對科普產業的責任感。隨著產品的標準化和應用場景的拓展,國術科技讓更多企業看到了科普產業的機遇,跟隨者、模仿者也接踵而來。科普產業茁壯起來是好事,但必須規范發展,否則假冒偽劣產品和惡性競爭會毀掉大好的形勢。
《游戲用人工智能交互式投影設備》在“第二屆中關村國際標準化主題周”現場發布
作為產業的踐行者、領軍者,袁國術又主動扛起了為行業樹標準的大旗。2021年12月31日,《游戲用人工智能交互式投影設備》團體標準入選“中關村標準”,填補了國內外該類產品標準的空白。國術科技正是起草這一標準的主要貢獻者。
“中關村標準”由中關村標準化協會組織各產業聯盟、協會、商會、學會、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研究、制定、認定和實施,是以自主研發技術為核心、促進產業發展的團體標準,也是中關村先進科技類團體標準的共同品牌。
這個全新的標準有效解決了行業產品存在的“非標”問題、門檻問題,以及惡意模仿、知識產權等問題,使產業進入有標準可依的良性發展軌道。
“規范自己,影響他人。”袁國術深知科學普及注定不應止于一個應用場景,也當然不是一己之力的事。路漫漫其修遠兮,他正努力帶領整個公司,乃至整個行業既敢于闖新路,又堅持走正路。
標簽: 科技創新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