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由江蘇省農科院傾力打造的全國首個智慧葡萄科普館開工儀式在南京舉行。現場,三棵優良砧木被種在“池子”中,每棵砧木上將分別嫁接代表國際、國內、江蘇生產上最好的葡萄品種進行展示。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確定了9個葡萄品種,國際品種樹上將生長巨峰、夏黑、陽光玫瑰,國內品種樹上將生長巨玫瑰、瑞都紅玉、黃金蜜,江蘇品種樹上將生長由江蘇省農科院自主培育的品種紫金早生、紫金紅霞、紫金秋濃。
江蘇現代農業(葡萄)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團隊崗位專家、江蘇省農科院副院長孫洪武介紹說,一直以來,省農科院高度重視科普工作,成立農業科普學科,今年按照先進理念打造沉浸式科普基地——智慧葡萄科普館。利用智慧化的技術手段和先進理念,把葡萄的生產、生活、消費緊密結合,服務江蘇鮮食葡萄產業的發展?!澳康木褪羌纫丈a,也要服務消費者,既服務市民也服務農民,既服務科研更服務大眾?!?/p>
據悉,省農科院智慧葡萄科普館建成后,將主要發揮科普、科研以及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信息時代,公眾對知識的獲取從被動向主動轉變,急需新型場館解決市民對休閑、學習體驗的需求。省農科院智慧葡萄科普館將發揮其科普作用,通過沉浸式、多維度體驗滿足人們的需求,讓更多的人更早更好地了解葡萄,讓葡萄走進每一個人的生活。如通過文化墻、科普屏、展示柜、科普畫軸、LED互動屏、沉浸式VR等形式,全方位展現關于葡萄科技史、特色品種、種植技術、文化歷史、生產加工等科普內容。同時,將以場館科普為樣板開發標準化課程、文創周邊、互動游戲等,實現多層次科普互動,滿足不同人群科普需求,并以此為模板形成可推廣科普模式。
長出一串好葡萄,需要好的品種、技術和模式,并不斷地進行更新迭代。記者了解到,省農科院智慧葡萄科普館整合了葡萄種植、科學傳播、文化知識、科技政策等領域,將成為果樹、資環、植保、經濟、信息等專業所的交叉融合平臺。省農科院果樹所吳偉民研究員的葡萄創新團隊主要負責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省農科院資環所所長馬艷研究員團隊主要負責對種植葡萄的土壤進行研究,制定最優異的施肥方案和技術;省農科農經所負責產消精準對接和技術經濟研究;省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要負責科普傳播;省農科院蔬菜所鄭子松研究員團隊主要負責對葡萄林下景觀進行研究。多方合力,將種出不一樣的葡萄。
另外,省農科院智慧葡萄科普館將發揮其服務功能,讓生產者來到葡萄館能學到生產出好葡萄的知識、技術、產品和服務;消費者來到這里吃什么樣的葡萄,葡萄應該怎么樣吃,該如何選,成為葡萄產學精準對接的實驗經濟學場所。“比如現場的三個‘池子’,其所用的技術為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術,即讓葡萄的根系長在一定的范圍中,施用的肥料就不會外流,集中供應葡萄的生長。等到成熟季節,都能來品嘗葡萄?!眳莻ッ裾f,通過將品種、技術、產品展示給生產者,讓種植戶在品種、技術更新方面得到幫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丹丹
校對 王菲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