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科普】貓抓病導致患者長期發熱

發布時間:2022-03-15 12:11:36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近日,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接診了一個17歲的發熱男孩?;颊卟幻髟虬l熱3周,體溫最高38.7攝氏度,伴隨頭痛、惡心、右耳周邊淋巴結腫大,右眼充血,眼有異物感,流淚。

在發熱門診,我對患者進行查體:全身皮膚無皮疹,頸軟,右眼瞼結膜充血;右耳周邊可觸及腫大淋巴結3枚,質硬,有輕觸痛,大者直徑約3厘米;胸骨無壓痛;腹軟,無壓痛、反跳痛,肝臟肋緣下2厘米處可觸及腫大,脾臟肋緣下3厘米處可觸及腫大;病理反射未引出。

我詢問后得知,患者既往體健,無新冠肺炎流行病史,無肝炎、結核病史,4周前有被自家養的幼貓抓傷右手背病史,當時未消毒,自行包扎,次日接種狂犬病疫苗,3周前右手背被抓傷的部位曾出現一過性細小的紅色斑丘疹。遵從發熱門診防疫規定,在為患者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同時,我馬上想到貓抓病,遂對患者進行血清漢賽巴爾通體抗體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血清漢賽巴爾通體抗體陽性。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與病原學檢查結果,貓抓病診斷明確。隨后,按照流程,我將患者轉至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普通門診進行抗感染治療。經過治療,患者發熱和伴隨癥狀消失,痊愈。

貓抓病是什么?貓抓病又稱良性淋巴網狀內皮細胞增生癥,患者發病前通常有被貓抓傷或與貓密切接觸史,也可經犬、鼠、猴等傳播給人;主要臨床表現為被感染的局部皮膚出現斑丘疹或膿包,附近淋巴結腫大,伴發熱、厭食、肌痛、肝脾大等,有自限性。本病多見于18歲以下者,男性略多于女性。本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攜帶漢賽巴爾通體的貓、狗等動物。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貓、狗等帶菌動物的抓、咬、舔,與貓、狗密切接觸,被貓、狗身上的跳蚤、虱子叮咬等。漢賽巴爾通體是貓抓病的病原體,革蘭氏染色陰性,形態為微曲桿狀的需氧微生物,培養時營養條件苛刻,在培養基中生長緩慢。漢賽巴爾通體經常存在于貓的口咽部,跳蚤是貓群的傳播媒介。

如何判斷是否中招?愛貓人士在沉浸式擼貓時,被抓傷、咬傷、舔舐后3天~10天,如果傷口附近皮膚出現發紅、腫脹,形成斑丘疹,相應區域的淋巴結會腫大、化膿,甚至形成竇道或瘺管,還有可能出現發熱、頭痛、乏力、腹痛、食欲下降等表現;少數情況下會出現肌痛、關節痛、癲癇發作、意識障礙、結膜炎、視力異常等癥狀,提示有可能中招。

出現貓抓病的癥狀,該怎么辦?當愛貓人士出現上述癥狀時,需要引起注意,要及時去正規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診,明確是否患病。若確診患病,醫生通常會開具抗生素進行治療,一般患者預后良好。

為了避免罹患貓抓病,建議大家在擼貓遛狗時,盡量避免被貓、狗咬傷、抓傷、舔舐;與貓、狗玩耍后要及時洗手;定期帶貓、狗體檢并祛除跳蚤;不慎被咬傷或抓傷后,要立即用流動的清水和肥皂進行清洗,并用碘酚涂擦局部,可外用慶大霉素軟膏、百多邦等抗生素涂抹傷口,并及時就診。(作者供職于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標簽: 感染性疾病科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