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無癥狀感染者為啥明顯增多?無癥狀感染者要治療嗎?疾控專家權威科普

發布時間:2022-03-16 22:47:31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最近,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占比明顯增加。3月15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864例、無癥狀感染者1194例。

江蘇疾控專家介紹,無癥狀感染者,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但又沒有咽痛、發燒、乏力、干咳、嗅覺減退等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同時CT片影像學上也沒有看到有肺炎表現的人員。為什么這次疫情中無癥狀感染者如此多?無癥狀感染者需要治療嗎?無癥狀感染者增多,公共場合如何保護自己?

什么是無癥狀感染者?

無癥狀感染者,有兩層意思:一是感染者,二是無癥狀。

首先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即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具有傳染性,需要隔離和治療。

其次是無癥狀,也就是說目前沒有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且CT影像學無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征,根據目前的情況還不能夠診斷為“確診病例”。但是,一些無癥狀感染者可能發展為有癥狀的確診病例,只是目前還僅僅是處于潛伏期。但還有一些無癥狀感染者,在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下,或者是及時發現后給予了抗病毒治療,沒有出現臨床癥狀,病毒得以清除。

另外,還有很少一部分病例,是恢復期無癥狀感染者,就是說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他檢查也基本正常,但是病毒核酸檢查還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陽性。

為什么近期無癥狀感染者增多?

對此,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姜法春進行了如下解讀:

一是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傳播性較強,但致病力在下降,因此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癥狀相對輕微;

二是隨著大規模人群的免疫接種,感染后重癥率和死亡率在降低,輕癥或無癥狀比例在提高;

三是疾控、衛生系統早期快速篩查,使得一些早期感染者還未表現出臨床癥狀就被發現;

四是與感染對象的免疫力有關。年輕人群當中更容易出現無癥狀情況。

無癥狀感染者是如何找出來的?

既然無癥狀感染者沒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那么,是怎么發現他們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呢?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成員蔣榮猛解答:“往往是通過做一個病人的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時查出來的?!?/p>

“查出來(無癥狀感染者)可能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他可能處在還沒發病,就是在潛伏期,尤其是在潛伏期的中后期的時候,查出來有核酸陽性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他可能癥狀就很輕,他自己好了,到了恢復期的時候,查出來有抗體陽性或者有核酸陽性,這樣可能也認為他是一個無癥狀感染者?!?/p>

無癥狀感染者會不會傳染他人?

可以肯定地說,無癥狀感染者有傳染力。

無癥狀只意味著感染者沒有癥狀,不能直接衡量傳染力。

因此,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對于無癥狀感染者同樣要進行密接者、次密接者的排查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以及相應的場所管控措施。

對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和次密接者,與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和次密接者采取一樣的措施來管控和篩查。

無癥狀感染者和確診病例區別?

無癥狀感染者如果核酸檢測呈陽性并已經出現癥狀,或者觀察一段時間后出現咳嗽、發熱、乏力等癥狀,就會被診斷為確診病例。感染者沒有出現臨床表現癥狀,但肺部CT檢查有病變,也可以診斷為確診病例。

無癥狀感染者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應當開展血常規、CT影像學檢查和抗體檢測。如后續出現相關癥狀或體征,符合確診病例診斷標準后,需在24小時內訂正為確診病例。

而所謂確診病例,按照診療方案有明確的診斷標準,即病毒學檢查陽性,同時有臨床癥狀或血液及影像學檢查異常,其臨床嚴重程度包括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4種類型。

無癥狀感染者是否每次都能測出陽性?

江蘇疾控專家介紹,是否測得出來陽性,取決于兩個關鍵因素。

首先,排毒載量是否足夠高;其次,采樣方法是否科學。一般來說,病毒感染傳染高峰期是疾病早期,目前大多采樣核酸是發病早期,更易測出陽性。

無癥狀感染者需要治療嗎?

目前,無癥狀感染者不需要特殊的治療。

未來抗病毒的小分子藥物如上市,或可針對無癥狀感染者使用。當前無癥狀感染者所要做的是充分休息,盡快恢復。

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播途徑與確診一樣嗎?

無癥狀感染者傳播途徑與確診病例是一樣的。具體包括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接觸傳播。直接傳播,即感染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感染;氣溶膠傳播,即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后導致感染;接觸傳播,即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污染手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無癥狀感染者增多,公共場合如何保護自己?

乘坐公共交通和電梯時,一定要注意戴口罩,家長也應讓孩子佩戴好口罩。

辦公場所要注意開窗通風,現在天氣不那么冷了,希望大家養成及時、定時、經常開窗通風的好習慣。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甜

標簽: 密切接觸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