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海洋科普(1680)| 深海冷泉——海底的“沙漠綠洲”

發布時間:2022-03-21 09:22:23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深海冷泉從發現到現在已經近40年,是繼海底熱液之后的又一重大發現。

1

什么是“深海冷泉”?

海底熱液和深海冷泉都反映了海底的極端環境。在海底,來自海底沉積界面之下的流體會以噴涌或滲漏方式從海底溢出,這些流體的主要成分為水、碳氫化合物(天然氣和石油)、硫化氫、細粒沉積物。

深海冷泉

當它們溢出時,會產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及生物作用,而這種作用及其產物就被稱為冷泉。

促使冷泉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5個方面:

1.海底沉積物埋藏或者沉積物滑動、運移及重新沉積;

2.全球氣候變冷或變暖引起海平面的升降,從而使海底壓力和溫度變化;

3.構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使壓力降低;

4.與地震有關的壓力快速變化、火山噴發、地溫梯度升降;

5.海底底層水變暖或溫鹽環流變化,冬季變冷和夏季升溫引起的海底環境變化?

海底熱液區

既然海底熱液是熱的,那么冷泉難道也是冷的嗎?其實,并不是這樣,深海冷泉不像海底熱液那熾熱的熔巖一樣,其溫度倒是與周圍海水溫度基本差不多,約為2~4℃。

2

“深海冷泉”在哪里?

冷泉活動區域一般都是深海海底生命極度活躍的地方,相比于其他荒蕪的深海海底,它就像“沙漠中的綠洲”。

沙漠中的綠洲

人們發現,冷泉經常呈現線性群產出,主要集中在斷層和裂隙發育的地區,出現于天然氣水合物礦藏的頂部,會伴隨著大量自生碳酸鹽巖、生物群落、泥火山、麻坑、泥底辟等特殊的海底地貌。

在全球的海洋中,可能存在著900多處海底冷泉區。在我國,近海冷泉區主要有7個,其中南海海域分布6個,東海沖繩海槽有1個。

2015年,中國自主研制的“海馬”號4500米級非載人遙控潛水器,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首次發現了海底巨型活動性“冷泉”。

“海馬”號

因為這是“海馬”號研發成功后第一次應用于海洋地質調查,所以該冷泉被命名為“海馬冷泉”。

通過對“海馬冷泉”開展的調查發現,該冷泉淺表層富含天然氣水合物、自生碳酸鹽巖大量出露、冷泉生物群廣泛發育,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冷泉生態系統。

3

“深海冷泉”的生物都有哪些?

一直以來,深海環境幾乎是“海底沙漠”的代名詞,那里陽光無法到達,光合作用不能進行,許多生物缺乏生存必需的食物來源。

冷泉生物

深海冷泉被人們稱為“海底的沙漠綠洲”,因為那里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鏈,衍生成群落結構獨特的生態系統。而且,這可能就是生命的起源地之一。

在海底冷泉噴口,不僅生活著以化能自養細菌為初級生產者,還繁衍著管狀蠕蟲、蛤類、貽貝類、多毛類動物以及海星、海膽、海蝦等一級消費者和魚、螃蟹、冷水珊瑚等二級消費者。

管狀蠕蟲

冷泉生物不依賴光合作用,而是靠甲烷等化學物質自養,并由此形成一套獨特的生命體系。目前已經發現的冷泉動物物種超過210種,其中常見的有管狀蠕蟲、貽貝、腹足、蛤和蝦等動物。

海洋科普(1679)|消失的大洋——特提斯洋的前世今生

海洋科普(1678)|奇觀!湛江“藍眼淚”刷屏了,海上星空如夢似幻......

海洋科普(1677)|了解海底“植樹造林”,共同守護海洋環境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礦業報、青島晚報、廈門海洋預報臺

標簽: 海底熱液 管狀蠕蟲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