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藏文科普 | 這種動物竟能發現大油田?!不但如此,它還愛“涂鴉”呢!

發布時間:2022-03-23 18:12:06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作者:石敏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千變萬化,四海為家

在距今5億-3億年前的海洋中,生活著一類神秘的小型海洋無脊椎動物——筆石蟲。它們像珊瑚一樣,建造一個個叫作胞管的“小房子”,并居住在里面。不同類型的筆石蟲所居住的胞管形狀各不相同。筆石蟲們將自己的胞管一個挨著一個整齊地排列成像樓房一樣的筆石枝。精巧而整齊的筆石枝再進一步排列組合成樹枝狀、網格狀或羽毛狀的筆石體。

筆石結構圖

雖然筆石蟲的身體很小,只有1-2毫米,但是它們所建造的筆石體卻可以很大,小的筆石體有幾十毫米,最大的可以達1.45米。

一些筆石蟲們共同建造出可以充滿空氣、從而漂浮在海面上的浮胞,許多的筆石體聚生在這個公共的浮胞上。擁有了公共浮胞的筆石蟲,將自己的領地開拓到了深水海域,它們在富含氧氣和食物的海面繁衍生息,死后落入海底被掩埋。

能做標尺,亦可“探油”

由于筆石的演化速度快,化石數量多,在全球的各個大陸上都有廣泛分布,因此,它們被科學家們選定為研究地層的標準化石。科學家們用特定種類筆石出現和消失的時間標記地層的年代,筆石也常常被古生物學家戲稱為地質時間的“游標卡尺”。另外,筆石還可以用來指導油氣的勘探。海水中的微體菌藻類等生物不僅是產生油氣的主要來源,也是筆石蟲的主要食物。在奧陶紀和志留紀的海洋里,微體菌藻繁盛的地方常常生活著大量的筆石蟲。所以,在筆石化石含量多的巖層中尋找油氣,就成了油氣勘探的黃金定律。

顯微鏡下的微體菌藻。微體菌藻個體太小,在野外用肉眼很難識別(攝影:石敏)

因此,奧陶紀和志留紀的筆石頁巖已經成為中國進行油氣勘探的重點層位,而且已經據此發現了4個油氣田,使中國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頁巖氣產氣國。筆石這個小身量的小蟲子,儼然已經成為油氣勘探中的“大功臣”。

筆石蟲的消亡

到今天為止,距離第一塊筆石化石的發現,已經過去將近300年。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推測,筆石蟲屬于具有原始形態脊索的半索動物。古生物學家們發現,在有頜魚類這些又靈活又聰明的捕食者崛起之后,很多生活在食物鏈底端的濾食動物類群都遭受了重創,筆石也從石炭紀開始在化石記錄中銷聲匿跡。

微體菌藻類生物可產生油氣(攝影:石敏)

筆石蟲在地球上的繁盛期將近2億年,生存的歷史是人類文明史的2.5萬倍。當我們探究人類文明的存在和未來的時候,這個小小的遠古生命奇跡或許注定要成為我們思考的注腳。

藏文科普專區更多內容

已在“知識就是力量”微博

“藏文小科普”話題建立專區

感興趣的小伙伴

也可以移步關注哦

《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

標簽: 科學家們 知識就是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