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氣象防災知多少?疫情防控下,可以這樣“云科普”

發布時間:2022-03-24 05:33:45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魚兒出水跳,風雨就來到”……氣象,時刻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氣象災害更是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一直以來就廣受關注。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南京科普游”科普云游第一站——浦口氣象防災科普館,以全新直播模式普及氣象防災減災知識,以全新體驗助力學生“停課不停學”。

直播鏡頭中,浦口區氣象臺臺長、高級工程師吳自越帶領觀眾實地參觀氣象觀測區,介紹氣象觀測數據采集設備,例如在冬奧會賽場上大放異彩的毫米波云雷達、用以測量垂直方向上濕度分布的微波輻射計等等,并就相關設備功能做詳細講解。預報制作服務區工作人員就氣象數據如何實時獲取及數據獲取后如何轉化為天氣預報,如何開展精細化預報服務等問題進行解答。

隨著鏡頭推進,大家又走進了科普館室內展館,漫游浦口、認識災害和極端氣候事件、預警發布、部門聯動、模擬駕駛等展區一一在觀眾面前展現,通過觸摸視頻、全息投影、多媒體互動等設備,主持人在大風體驗室體驗“風中凌亂”,在綠幕前展示天氣預報錄制過程,為鏡頭前的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霧和霾有什么區別?人工如何影響天氣?天氣災害如何預防?直播中都能找到答案。

“人工增雨要在合適的氣象條件,不能想下就下。”“霧和霾的區別主要包括能見度范圍不同、相對濕度不同、厚度不同”……鏡頭里講解還在繼續,屏幕上評論區也是互動頻繁。“氣象日直播,是科普與公眾節日的完美融合。”“這個科普館不錯,有機會也去看一看。”……網友們紛紛留下感言。

據了解,“南京科普游”自2018年開展以來已成功舉辦300余場,受益群眾過萬人,云游科普作為南京市科協開展的“南京科普游”系列活動之一,是創新開展的公益性特色科普活動,以線上直播方式深入科普場館,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民科學素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許倩倩

校對 蘇云

來源:紫牛新聞

標簽: 天氣預報 氣象觀測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