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科普進林區·科學辟謠}綠化帶挖的野菜,到底能不能吃?

發布時間:2022-03-30 09:16:06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天氣已經轉暖,小樹開始發芽,小草開始變綠。不少朋友又開始挎著小筐、提著小鏟到處挖野菜嘗鮮了。此外,也不清楚是不是段子,還有個處于隔離狀態的網友,發出了下面這樣的感慨……

圖片來自微博

想吃點新鮮蔬菜的心情非常理解,不過,野菜可不是能隨便吃的,除了可能有農藥等污染外,有些野菜真的會“要命”。

01 你挖到的野菜,可能是“毒菜”

野菜熱的背后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在公園、農田、山坡、樹林、馬路邊等地方挖野菜,這些地方的野菜及其生長環境沒有經過檢測,不僅可能存在超標的除草劑和農殘污染。

生活垃圾,路過的汽車尾氣,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氣等,都可能會污染土壤和野菜本身,進而導致野菜中有害物質超標,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危害身體健康。

以鉛為例,有研究檢測了浙江省8個地區的馬蘭、薺菜、水芹90個野菜樣品中鉛、鎘的含量,結果發現3種野菜的重金屬鉛含量超標率達56.7%,不同地區會有差異。

如果人體鉛攝入超標,主要會損害造血系統、神經系統和腎臟。會出現口有金屬味、腹痛腹瀉、心悸易怒、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乏力、記憶力減退等不良癥狀。

圖蟲創意

除了鉛之外,其他很多有毒物質也可能在野菜中積累,而且一些公共場所的綠化區域,由于這里的植物是用來看而不是吃的,所以噴灑殺蟲劑等農藥可能更頻更多,在這種地方挖的野菜,農藥含量可想而知。

此外,挖野菜雖然對人是野趣,但對環境來說可就一點都不好玩了,因為小鏟子一路鏟下來,加上人的踩踏,很容易搞得植被和土壤一片狼藉。這種做法,要是在野外就是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在公園里就是踐踏、毀壞草坪,都是不文明的行為。

所以,咱春天踏青就好好踏青,可別帶鏟子了,喜歡吃野菜的話,可以選擇正規商超購買,有專業品控把關,吃著更放心。

02 這2種野“菜”碰不得:

上文說的,是所有自行采挖的,未經過品控的野菜,食用都可能存在健康風險。而下面這二種,則根本就是有毒了。

野芹菜:

野芹菜 | 圖蟲創意

野芹菜又叫大葉芹,在我國東北地區經常有誤食野芹菜中毒的案例發生,有毒成分為毒芹堿、甲基毒芹堿和毒芹毒素。

食用后使人心律失常、惡心、嘔吐、視力模糊、全身麻木,嚴重死亡。主要生長在潮濕地方,葉子像芹菜葉,夏天開花,全株有毒并伴有惡臭。

2.蒼耳子:

一種蒼耳 | 圖蟲創意

還記得前幾年有一則新聞:一位家長自采蒼耳子煎水治療孩子的鼻炎引起中毒,導致孩子肝臟損傷進入ICU治療。

蒼耳子生品具有一定的毒性,食用會出現食物中毒損害肝臟,嚴重可致命。蒼耳需要炮制之后才能降低毒性,作為一種中藥材。除此之外,很多所謂的偏方或者被不當使用的藥用植物,都可能會帶來危險,比如還有誤用曼陀羅導致中毒的例子。

像蒼耳可能還好分辨點,野芹菜則常被人誤認,年年都有人中毒,所以,我們想要吃野菜的話還是去超市買吧,安全又放心。

據澎湃政務

作者:薛慶鑫;編輯:李健;審核:姚建平;統籌:馬一梅

標簽: 可能存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