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小知識
飛機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今天就跟隨團團一起來探索一下飛機小知識!
(相關資料圖)
1.飛機越大越安全
飛機越大越安全是個錯誤的認識,這個思想可能來自人們對汽車的認識。在人們的傳統觀點中,汽車越大,看上去更加威武霸氣,似乎也增加了幾分安全感。在航空領域,飛機的安全性與飛行品質、天氣情況、維護程度、飛行員狀態等多個因素有關聯,并非越大越安全,也并非越小越不安全。
2.飛得越高風險越大
還有一種說法:“飛機起飛和降落階段較安全,飛得越高風險越大?”其實,飛機在起降時是最危險的,巡航階段是飛行中最安全的時候。普通民航客機的升限在1.2萬米左右,巡航高度不等,短程航線的航班巡航高度在6000米至9000米不等,洲際航線的巡航高度一般達到8000米至1.2萬米不等。同時,還需要根據不同國家制定的高度層來確定巡航高度,但巡航高度通常在對流層頂飛行,能見度高、氣流穩定,還能增加飛行航程,再往上空氣開始稀薄。此外,飛機飛在哪個高度層,需要聽從空管的指揮,不可高于這個高度,也不能低于這個高度。
3.雷暴天氣飛行,真的安全嗎
答案是:安全!因為飛機的金屬外殼可以抗雷擊,能起到保護作用,并且飛行員也會利用氣象雷達,勘測環境從而避開風暴最嚴重的區域,保證飛行安全,一般的雷擊,不會對飛機機體造成傷害,也不會影響到各零部件作用,而且飛機在機翼尖端安裝了放電刷,可將靜電釋放到大氣中,因此也會減少被雷擊的概率,大家可以放心出行。
4.民航飛機為什么不配備降落傘
乘客能航行在空氣稀薄,溫度約低于零下50℃的萬米高空,是因為客艙經過特殊的加壓處理之后與外部有一個壓差,因此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是無法打開艙門的。即使艙門被強行打開,機內外的溫度差與壓差過大,會直接給乘客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即使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乘客成功跳出機外,由于飛行速度過快,也很容易被卷進艙門旁邊的發動機里。據統計,民航飛機事故主要發生在“滑跑-起飛”和“進近-著陸”階段,這個階段的高度太低時間太短,降落傘無法完全展開。因此在飛機上安裝降落傘,是無法有效保護乘客安全的。
5.飛機下降時耳朵為什么會難受?
飛機下降時,外界環境壓力大于鼓室壓力,鼓室形成負壓,因咽鼓管是“單向活門”,不能自行開放,必須主動做咽鼓管通氣動作,才能使之開放。如鼓室負壓持續存在且一直不能消除,則可形成中耳氣壓損傷。中耳氣壓損傷多發生于 4000米以下,尤以 1000-2000米高度為最多。預防中耳氣壓性損傷,需要主動作咽鼓管通氣動作,常見的方法有:(1)吞咽法
(2)捏鼻鼓氣法(感冒時謹慎使用)
(3)運動下頜法
(4)運動軟腭法,如模擬打呵欠
看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對航空已經有了一定了解了,也學到了小知識。本期的科普專欄到這里就結束啦~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