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今日聚焦!【健康科普】健康呼吸,拯救慢阻肺和肺癌這對難兄難弟

發布時間:2022-11-17 07:38:24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古人云“愁與西風應有約,年年同赴清秋”,秋冬季對呼吸道疾病患者也并不是那么友好,咳、痰、喘就像是與西風約好,總是如約而至,從不缺席。


(資料圖片)

今天(11月16日)是世界慢阻肺日,其宗旨是幫助人們提高對慢阻肺的認識,改善慢阻肺診斷不足和治療不力的現狀,并把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為“世界慢阻肺日”。

明日(11月17日)是國際肺癌日,世界肺癌聯盟的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首次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并視其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后,把每年的11月17日定為“國際肺癌日”。

節日的設定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大家對慢阻肺和肺癌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提高預防意識。今天,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專家們與大家說說如何健康呼吸,拯救慢阻肺和肺癌這對難兄難弟。

慢阻肺與肺癌這對“難兄難弟”是呼吸系統危害嚴重的兩大疾病,均位列全球五大呼吸疾病。其中慢阻肺是世界上第四大死亡原因,而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癥死亡瘤種。肺癌和慢阻肺具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如吸煙、空氣污染、職業暴露、高齡等。發病機制也非常相似,例如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的遺傳易感性、慢性炎癥反應、免疫應答異常以及氧化-抗氧化系統失衡,引起炎癥和 DNA 損傷修復等。其中,慢性炎癥和氣道重塑是肺癌合并慢阻肺的重要發生機制,二者增加了基因突變和上皮間質轉化風險,直接或間接促進血管生成、細胞增殖、轉移及肺上皮細胞癌變。

我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發病率已高達13.6%,罹患肺癌的風險是非慢阻肺人群6.35倍。慢阻肺與肺癌共病率高,50%-70%的肺癌患者合并慢阻肺。慢阻肺對肺癌患者的影響巨大,共病患者肺癌分化不良率更高,住院時間更長,更容易出現術后并發癥,生存期更短。肺功能不佳/術后并發癥也會導致肺癌合并慢阻肺患者治療手段減少,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

目前,臨床醫生在治療慢阻肺合并肺癌時,關注點更多的放在了病死率高的惡性腫瘤上,而忽略了基礎疾病慢阻肺。只有患者出現胸悶、氣喘癥狀與其腫瘤嚴重程度不符時(處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才會重視慢阻肺的治療。最新研究發現,肺癌人群中慢阻肺的漏診率高達 92.9%,穩定期和急性發作期的治療不當比例分別為 27.1% 和 46.8%。即使對于那些能手術的肺癌患者來說,其合并慢阻肺的概率也高達 30%。臨床中,不乏存在這些有“病”不治的現象,對于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的康復和預后非常不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慢阻肺和肺癌癥狀重疊,應充分認識到患者呼吸困難的復雜性,盡可能祛除可逆病因,避免慢阻肺引起的生活質量的下降。研究顯示,晚期肺癌合并慢阻肺患者在抗腫瘤治療的基礎上規律治療慢阻肺,無疾病進展時間(PFS)及總生存期(OS)更長。研究顯示,三聯吸入劑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風險,有效降低全因死亡風險。

那么慢阻肺患者如何早期發現肺癌呢?肺癌的發生并非一兩天出現的,并且慢阻肺合并的肺癌主要是鱗癌,早期并不一定立即出現肺內大腫塊,也有可能是在黏膜下生長。

1.癥狀變化:比如咯血可在肺癌出現,但在慢阻肺少見;肺癌發展較慢阻肺更快。

2.定期進行胸部低劑量CT檢查:由于肺癌的發生是逐漸且緩慢的過程,在早期可能是個長達數年的工程,因此,采用低劑量CT檢查,能定量判斷肺功能的損害程度,也能篩查出肺部腫塊,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面對任何癌癥,早發現,早治療,早治愈是最佳選擇。因此,4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慢阻肺病患者,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進行肺癌早期篩查。

肺癌患者如何診斷有無慢阻肺呢?肺癌患者,特別是長期抽煙的患者,一定要在診斷時就完善肺功能,每半年復查肺功能,根據咳嗽、氣促等癥狀決定是否增加復查次數,根據肺功能結果選擇合適吸入劑,才能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世界慢阻肺日和國際肺癌日,讓我們盡快戒煙,遠離可以避免的污染,40歲以后每年完善低劑量CT和定期完善肺功能檢查,健康呼吸,遠離慢阻肺和肺癌。

通訊員:劉仁水 張田慧 侯林瓏

參看文獻:1、李薇, 楊汀, 王辰. 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現狀及進展. 中國研究型醫院, 2020, 7(05): 1-5.

2、王飛等. 基于真實世界數據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模式的探討.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20;43(5):450-454

標簽: 生活質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