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環球熱訊:居家防疫期間焦慮緊張怎么辦?心理專家支招→ || 897科普

發布時間:2022-11-30 05:52:54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居家辦公時無法專心工作”“對周圍的事情提不起興趣”“我會抑制不住地生氣”“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費行為”……疫情防控期間,面對一系列心理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11月27日,陜西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副主任樊珍為大家答疑解惑。

問:疫情期間,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


(資料圖)

樊珍:疫情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際交往方式。特別是居家期間,人們的內心會產生孤獨隔離感,也可能因疫情嚴峻、身邊出現確診病例或密接人群而感到緊張,甚至恐慌,并由此產生應激反應,警覺水平增高。這是一種生命的自我保護,目的是提高個體的適應性和應對能力。但是如果反應過度或不恰當,就會給身心帶來不利影響。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情緒上是否有恐懼緊張、焦慮不安、抑郁悲傷等;

身體上是否有失眠、食欲差、頭痛頭暈、胃腸不適、心慌胸悶、肌肉緊張等表現。

認知上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判斷和理解能力下降等。

行為上是否有過激行為、怕臟等盲目消毒行為、不健康行為增多(吸煙、喝酒)等。

如果目前出現的上述表現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通過自我調節可以改善;如果大部分時間都存在上述表現,且自覺痛苦,或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則應盡早尋求專業幫助。

問:有群眾反映,居家辦公期間,感覺自己總是心猿意馬,無法專心工作,工作效率很低,怎么辦?

樊珍:我們可以采用一些小方法來提升專注度,養成良好的居家工作習慣,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

工作前給自己安排一些小儀式,比如換上日常工作時的服裝,女士可以給自己畫個淡妝,選擇安靜、固定的地方作為自己的工作臺,目的是讓工作和居家生活有個邊界感,提醒自己要轉換角色了。

制定每日工作計劃,并對任務安排進行分割,每專心工作25分鐘便休息5分鐘,確保工作松弛有度。

調整工作任務的順序,先難后易,保障自己有充沛的精力解決難題。

工作之余多運動,來保持大腦的活躍程度,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工作的挑戰。

問:在居家的情況下,父母如何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樊珍:父母可以這樣與孩子溝通:

家長要保持情緒穩定,為孩子營造出安全、穩定、平等的交流氛圍。

善于傾聽,聽聽孩子想要說什么,同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所說的內容。

善用言語技巧,鼓勵、表揚孩子時盡量描述事實,避免空洞的回應。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疑惑時,不要指責、批評,用溫和的態度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共同商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給孩子適當留些“獨處”的空間,培養孩子的主人翁精神,鍛煉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問:疫情期間,父母的情緒變得緊張起來,我也跟著緊張了。緊張的情緒也會傳染嗎?

樊珍:情緒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是因為人們天生就有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即“共情”的能力,共情是人們在遇到困難時彼此支持的基礎。

一般來說,越是親密的人,共情體驗越強。你之所以會被父母的情緒影響,是因為你主動選擇關心家人,和他們一起分擔緊張和壓力??梢栽囍图胰艘黄鹱鲆恍┽尫啪o張情緒的小活動,如一起參與家務勞動、營造整潔美觀的居家環境;共同研究制作美食;看看喜劇片,翻翻過去的老照片等。

問:看到網上一些關于疫情的言論后會抑制不住地生氣,該怎么辦?

樊珍:每一種情緒背后都有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想法或觀念在支撐,生氣或憤怒的情緒也不例外。如果這個情緒讓個體感到痛苦,影響工作、生活,或帶來一些過激的行為,我們可以關注一下自己。當我們感到生氣的時候,腦海中浮現什么想法,然后再保持一個客觀、冷靜、全面的視角分析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想法的改變可能會帶來情緒的改變。

這些想法或觀念有些具有個人的獨特性,有些具有普遍性。如果出現群體情緒反應,可能成為網絡暴力的溫床,甚至被有心煽動者利用,帶來不好的社會影響。不管是身處旋渦之中的群體,還是緊張的觀望者,我們都需要保持冷靜、客觀,以“不信謠、不傳謠”的心態,理性關注疫情現況。不沖動參與對當事群體的攻擊,不讓自己被一部分“有心人”利用。

問:為了應對疫情,我控制不住消費行為,買了遠超必要的東西,怎么辦?

樊珍:消費是我們面對壓力時增加控制感與自我效能感的方式之一,但當過度消費影響正常生活時,我們應當調整面對壓力的方法,以恰當的方式應對疫情,比如通過官方途徑正確認識疫情、培養興趣愛好分散對疫情的過度關注、多與親朋好友溝通交流、適度強化體育鍛煉等,以此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

問:別人打噴嚏、咳嗽時,我就覺得自己要被傳染了。我的擔心正常嗎?

樊珍: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容易出現“疑病”癥狀,這種懷疑與擔心往往會讓人呼吸急促、胸悶、氣短、腸胃不適,與新冠肺炎的某些癥狀描述相似,這些感受又會讓人們加倍焦慮,使得上述癥狀表現加重,陷入惡性循環。我們可以接納自己的情緒反應,同時通過一些方法來緩解這種焦慮體驗。比如腹式呼吸訓練:

通過鼻腔慢慢深吸氣,把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慢慢鼓起,鼓到最大程度。

如果可以,屏住呼吸,保持2秒鐘。

通過鼻腔或口腔,緩緩呼氣,感受腹部慢慢收回去。

一般吸氣時長大概6-8秒鐘,呼氣時長大概4-6秒鐘,重復上述步驟,每次持續3-5分鐘后休息3-5分鐘。

問:疫情期間,如何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

樊珍:疫情之下感到焦慮、恐慌是人們正常的反應??赏ㄟ^以下方式來調節:

對危機持正確的認識。通過官方渠道獲取疫情相關信息,“不信謠、不傳謠”。周圍有人確診新冠肺炎,并不意味著自己一定會被感染,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科學做好個人的防護,帶好口罩,做好手衛生,并積極配合各部門的防疫工作。

做好生活計劃,充實個人生活。比如鉆研一件具體的事,看書或提升廚藝,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加強鍛煉等。

也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穩定自己的狀態。比如腹式呼吸訓練、著陸技術、蝴蝶拍技術等。

問:如果自我調節沒有進展,怎么辦?

樊珍:如果自我調節無效,本人內心感到痛苦,或者影響正常工作、學習、生活,建議尋求專業精神心理幫助??蓳艽蜿兾魇【裥l生中心的心理援助熱線4008960960,熱線全天24小時開放,由專業心理工作背景的接線員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必要時也可以至綜合醫院的精神心理科或精神心理??漆t院進一步評估。

標簽: 自我調節 遇到困難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