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感冒季”來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感染后出現的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紛紛開始購買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但是亂用藥物,尤其是解熱鎮痛藥會導致很多不良反應,甚至危害健康。聽上海市胸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潘雁講解服用藥物前需要知道的知識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何進行評估發熱程度?
我們人體的正常體溫不是一成不變的,各人的基礎體溫取決于自己的基礎代謝情況。特殊人群或特殊時期體溫也會發生變化,如孕婦體溫會略高。每個人在一天當中也會不一樣,如清晨略低,下午到傍晚會略高,運動后體溫也會升高。
體溫的測量部位不同,正常值也不同,正常體溫腋下36-37攝氏度,舌下36.3-37.2攝氏度,肛門36.5-37.7攝氏度。體溫測量工具及使用是否正確也會影響測定值。
發熱(舌下溫度)分為:低熱(37.3-38)、中度發熱(38.1-39)、高熱(39.1-41)和超高熱(>41)。
一般情況下,低熱和中度發熱無需服用退熱藥物。高熱時根據癥狀服用退熱藥,體溫低于38.5攝氏度,沒明顯不適,也可暫時不服用退熱藥物。對超高熱則必須及時控制體溫。
出現發熱怎么應對?
出現發熱(如果不是超高熱)不要盲目服用退熱藥物,首先觀察一下伴隨癥狀,如果有鼻塞、流涕、咽痛、頭痛、肌肉酸痛等感冒癥狀,考慮是感冒、流感或新冠病毒等引起的,這時如果體溫大于38.5°C,或者不適癥狀比較嚴重,選擇合適的退熱藥物服用。
如果發熱伴有咳嗽,黃膿痰、氣急、氣喘、低氧血癥(指尖氧飽和度低于95%),或伴有腹痛、壓痛、反跳痛等,或者伴有昏睡、呼之不應、頸項強直等神經系統癥狀,要考慮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或者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需及時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由醫生診斷,切不可因服用退熱藥物,掩蓋了癥狀,貽誤了治療時機。
常用退熱藥怎么用?
常用的退熱藥物,我們稱之為解熱鎮痛抗炎藥,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中樞和外周的前列腺素(PG)合成,起到解熱鎮痛抗炎作用。日常退熱藥物首選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或含上述成分的復方制劑。
【對乙酰氨基酚】
臨床上用量最大的解熱鎮痛藥物,很多復方的感冒藥里都含有這個成分。它的作用快速、溫和且持久。世衛組織推薦2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發熱首選。但是這個藥物的不良反應是肝損害,尤其是長期、大量服用的時候,正常成人一天服用不超過2g,間隔6小時以上服用,一日不超過4次。對阿司匹林過敏者慎用。下表是常用退熱藥物對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心血管病人首選對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布洛芬的解熱作用略遜于對乙酰氨基酚,鎮痛抗炎作用優于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沒有肝毒性,但是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嚴重心血管病、腎功能不全、消化道潰瘍患者禁用。6個月以上的患兒可以服用。成人最大劑量1.2g/天。市場上有的布洛芬緩釋膠囊(0.3g/粒)和普通布洛芬片(0.1/片、0.2g/片),緩釋膠囊作用溫和持久,主要用于鎮痛,一般12小時服用一次,普通片劑間隔6-8小時服用,一日不超過4次。下表是常用退熱藥物布洛芬含量。
【吲哚美辛】
吲哚美辛雖有強大的抗炎、鎮痛和解熱作用,因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且重,故不作為日常的解熱鎮痛藥應用。臨床常用于抗風濕及鎮痛治療。
常用藥物新癀片(每片含吲哚美辛6.8mg),用于退熱的劑量,一次6.25-12.5 mg,一日不超過3次。吲哚美辛栓劑(100mg/枚),一次半粒到一粒,一天一次使用。吲哚美辛退熱容易大量出汗,需及時補充水份,防止脫水。嚴重心血管病、腎功能不全、消化道潰瘍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過敏者也禁用。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最古老的非甾體抗炎藥。它的作用跟劑量有關,大劑量(單次300mg及以上)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等作用,小劑量(100mg及以下)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用于預防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血栓形成。常用的阿司匹林腸溶片(25mg/片,100mg/片),用于抗血栓治療,是達不到解熱作用的。阿司匹林普通片劑、泡騰片(0.3g/片,0.5g/片)用于退熱,每次服用0.3g,一天三次,必要時4小時服用一次。
阿司匹林屬于酸性藥物,對胃腸道有較大的刺激性,尤其是大劑量服用,因此已不作為日常解熱藥物使用。服用阿司匹林期間要注意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出現黑亮的柏油色,需立即停止使用,及時就醫。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導致過敏反應,誘發哮喘,盡量避免選用。
服用解熱鎮痛藥的誤區
誤區1:退熱效果不好,增加服藥量和次數
發熱是人體的一種免疫保護反應,適當的發熱有助于提高機體清除病原體的能力。低中度發熱可以不使用解熱藥物。服用解熱鎮痛藥物不一定非要追求體溫降至正常水平,以人體可以耐受為限。不要隨意增加服藥量和服藥次數,在服藥間隔,如果體溫上升過快,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緩解癥狀。
誤區2:多種退熱藥物混合服用
常用的退熱藥物作用機制大體相同,服用多種藥物不會增加退熱效果,反而會導致不良反應的增加,不建議聯合用藥。
誤區3:服用退熱藥物無效也不就醫
因為害怕交叉感染,有些人在家服用退熱藥物,盡管多日無效仍不就醫,這是很有風險的。服用退熱藥物,如果3天熱峰(每日的最高體溫)沒有下降,或者其他癥狀有加重(出現氣促、氣喘、低氧等),要及時就醫,以免貽誤救治時機。
作者:唐聞佳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