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東方網
5歲的聰聰(化名)因“間斷發熱伴咽痛1周”入院。體溫最高39.5℃,伴鼻塞、聲音略嘶啞,偶有頭痛,無咳嗽、流涕等不適。外院以“化膿性扁桃體炎”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3天,未見明顯好轉。聰聰的右側頸部可觸及4cmx4cm大小淋巴結、左側頸部可觸及花生粒大小1個淋巴結,略有壓痛,可移動,其余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口唇尚紅潤,咽充血,雙扁II度腫大,雙側扁桃體可見較多白色分泌物附著。實驗室檢查異常淋巴細胞21%,EB病毒核酸和抗體陽性,診斷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俗稱“親吻病”),EB病毒感染引起。經過對癥治療,聰聰的病情得到控制,可先出院休養,之后還需要定期隨訪。
近年來,感染EB病毒的孩子并不少見。有些病情嚴重的患兒,甚至還進了ICU,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這個EB病毒是什么?為啥叫“親吻病”?是因為親吻導致生病的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什么是親吻???有哪些臨床表現? 親吻病指原發性EB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一種臨床綜合征。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三聯征”,即同時出現發熱、咽峽炎和頸部淋巴結腫大,也可出現肝臟腫大、脾臟腫大、眼瞼水腫。
我國親吻病的發病人群主要為兒童,發病高峰年齡在4-6歲,與長輩對兒童的喜愛、情不自禁的親吻有關。隨著生活習慣的變化和衛生條件的改善,我國兒童感染的年齡逐漸增大,但10歲時仍有近90%的兒童血清EBV抗體陽性。西方發達國家6歲以下兒童原發性EB病毒感染大多表現為無癥狀感染或僅表現為上呼吸道癥狀等非特異性表現,但在青少年約50%表現為IM,與青少年開始有親密行為有關。因此,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發病高峰年齡不同。
親吻病的傳染源是什么?通過什么途徑傳播? 親吻病的傳染源是EB?病毒,皰疹病毒科γ亞科,是一種嗜人類淋巴細胞的皰疹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也可經輸血傳染。原發性EB?病毒感染為患者第一次感染EB?病毒,其典型臨床表現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感染后病毒在記憶性B淋巴細胞中建立潛伏感染,受感染者成為終身病毒攜帶者,其咽部可不定時排泌病毒,成為重要的傳染源。一般情況下,EB病毒可以長期地寄宿在人的咽部上皮細胞內,大量繁殖以后釋放到人體的唾液中,然后通過唾液來進行傳播,因此唾液傳播是EB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
親吻病如何診斷? 親吻病的診斷依據包括臨床表現、原發性EB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證據和非特異性實驗室檢查(表1)。臨床診斷病例需滿足臨床表現中任意3項及非特異性實驗室檢查中任意1項,確診病例需滿足臨床表現中任意3項及原發性EBV感染的實驗室證據中任意1項。
需要說明的是,EB病毒DNA檢查并不作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確診病例的診斷條件,僅作為EB病毒感染的病原學依據,EB病毒DNA陽性,可能為EB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為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不能區分是否為EB病毒首次感染,因此不作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確診的實驗室依據。
親吻病的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指標有何變化? 親吻病通常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增加,>10×109/L,白細胞在正常范圍者亦可見到,但占比不高。淋巴細胞百分比通常升高,大部分患兒>50%,通常在50%-75%者較多。C反應蛋白不增高或輕度增高。異型淋巴細胞比例≥10%,高者可達50%以上。大部分患兒血小板計數正常,極少數患兒可見血小板計數降低。
檢測EB病毒DNA含量為什么不測咽拭子,而是采集血液? EB病毒感染后病毒會潛伏在B細胞內,咽部可不定時排泌病毒,因此咽拭子檢測EB病毒DNA不能區分是否為EB病毒初發感染。即使咽拭子EB病毒DNA陽性,也不代表EB病毒在大量復制,咽拭子EB病毒DNA陽性不能等同于病毒血癥,不能與臨床癥狀掛鉤,因此不同于新型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經呼吸道感染的病毒,EB病毒通過咽拭子檢測無臨床意義,檢測全血中EB病毒拷貝數可反映EB病毒復制的水平。
被親吻后一定會表現為親吻病嗎? 如果家里有一個可愛的寶寶,長輩總是難以抑制想親親這個軟軟糯糯、活潑可愛的小家伙。但是親吻了寶貝后,寶貝是不是一定會得親吻病呢?親愛的家長,不必過度焦慮。被EB病毒感染后得成人雖然會稱為病毒攜帶者、會不定時排泌病毒,但也不是一直都排泌EB病毒。而且,兒童感染EB病毒后不一定會表現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事實上,EB病毒在正常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90%以上的成人血清中EB病毒抗體陽性,即感染過EB病毒,我國兒童10歲時有近90%的兒童感染過EB病毒。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病毒的挑戰,這是免疫系統成熟的必經之路,只要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盡量減少感染生病的風險,家長偶爾親孩子也是可以的。至于外人,能不親就不要親,能少親就少親,實在避免不了,那也不要親重要部位。
但以下幾種情況下千萬不要親吻孩子: 1.?出現皰疹、水皰、膿瘡、皮疹等皮膚病
皮膚出現皮疹、潰瘍,多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很多都可以通過口腔唾沫,近距離接觸等傳染。有的對成人危害并不十分嚴重,卻可能對嬰兒致命。
2.?化濃妝者
不少化妝品含有鉛、汞等化學物質,且含有雌性激素。這些有害物質通過親吻進入寶寶體內,容易引起皮炎、慢性鉛中毒等病癥。在與寶寶親密接觸前一定要卸妝,盡量避免嬰兒舔舐成人臉上的脂粉。
3.感冒患者
嬰兒抵抗力弱,極其容易被感冒病毒傳染,引發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這些病毒多寄生在鼻咽上呼吸道黏膜中,極易通過親吻傳播。
4.口腔疾病患者
牙齦炎及牙周病、齲齒、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的人,口唇部會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這時候親吻孩子,病菌就會進入孩子的口腔及體內,引發口腔疾病或其他并發癥。
5.腹瀉、腸道感染者
致病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經口傳播。孩子胃腸道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健全,無論細菌、病毒侵犯胃腸道,都易造成感染。
6.?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家長也要避免幫孩子咀嚼食物、舔試溫度、口對口喂食的情況。這種親昵的行為,可能會傳染幽門螺桿菌。感染后還會繼發兒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7.?攜帶具傳染性的肝炎病毒
甲肝主要通過糞便、口途徑傳播,而乙肝則通過注射、輸血或血制品、密切接觸、母嬰等途徑傳染,因此,乳汁、唾液、眼淚都是不安全因素。
除了親吻,這些行為也是不可取的:(1)將食物咀嚼后再喂給寶寶;(2)喂奶前自己先吸奶嘴試試溫度;(3)進餐時和孩子合吃一份;(4)外出回家不洗臉、不洗手、不換衣服,就抱孩子親熱。
親吻病如何治療? 親吻病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后良好,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1)一般治療包括急性期應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損傷明顯應臥床休息,并按病毒性肝炎給予護肝降酶治療。(2)不推薦常規抗病毒治療。病情重、進展快或有并發癥者可進行抗病毒治療,熱退后可考慮停用,并發腦炎者可適當延長至2-3周。(3)如合并細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菌藥物,但忌用氨芐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應,加重病情。(4)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方面,如發生并發癥的重癥患兒,短療程應用糖皮質激素可明顯減輕癥狀。(5)防治脾破裂,應避免任何可能擠壓或撞擊脾臟的動作。①限制或避免運動,由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后脾臟的病理改變恢復很慢,因此,患兒尤其青少年應在癥狀改善2-3個月才能劇烈運動;②進行腹部體格檢查時動作要輕柔;③注意處理便秘;④應盡量少用阿司匹林降溫,因其可能誘發脾破裂及血小板減少。
作者: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檢驗科??楊藺
標簽: 病毒感染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