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當前,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的結合越發緊密,隨著公民科學素養的不斷提升,要想更有效地開展科普工作,“單打獨斗”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怎樣讓全社會各方力量更多地參與到科普中來?市人大代表、市科協黨組書記沈潔建議加快《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的修訂,織密科普相關法規政策體系,為社會化科普工作的發展增添制度保障。
資料圖“我們能夠看到,目前除科技館等專職科普機構外,相關各方的主動科普意識不強,能力也有限。”沈潔說,科普絕不等同于“科學課”,而應當是涵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大科學”,是包括科學和技術的“大科技”。要通過科普工作不斷提升公民科學素養,需要政府、社會、市場等不同科普主體的全面參與。
與科技創新相比,科學普及這一“翼”當前仍需進一步豐滿,全社會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尚未真正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仍需不斷完善。沈潔認為,需要通過明確的制度保障,讓政府、社會、市場等不同科普主體各司其職,推動教育、科技、衛生、應急等領域政策與科普有效銜接,促進科普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深度融合。
“企業、社會團體乃至個人,都是科普工作的一份子,都能通過自己的智慧傳播科學。”沈潔建議,應保證對科普經費的投入,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資助科普,拓寬科普獎勵的種類和范圍,讓更多人更愿意、更敢于參與科普,推動形成全社會、全產業、全媒體等多元主體協同的社會化科普大格局。
(原標題:為社會化科普增添制度保障)
來源:北京晚報?記者 劉蘇雅
流程編輯:U022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