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最資訊丨《三體》首播,家長里短居多,敘事節奏太慢,科學哲學科普功能大

發布時間:2023-01-16 12:54:23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1月15日晚間,電視劇《三體》4集上線,正式開啟了首播模式。基于目前的4集內容,和稍后的4集預告片內容來論,這部《三體》在科學和哲學的常識內容的科普上,功能性還是比較突出的。作為電視劇作品存在,它的敘事節奏太慢了,尤其是家長里短的內容太多,電視劇創作當中講求的沖突性和高潮性等等都顯得不足。

科學和哲學的常識科普,這一點在咱們的觀眾當中來講,還是很有一些震撼力的。為什么呢?因為咱們的很多觀眾,都是初中生水平,很多甚至于連初三都沒有上到,因為連基礎的物理學內容都不知道,連牛頓的幾個定律都不清楚,更談不上愛因斯坦的理論了。而咱們更多的觀眾,則是在高中階段進入到了文理分科的狀態當中。這種文理分科,也容易造成問題。

什么問題呢?理科這邊,覺得自己掌握了一些科學知識,就很張狂了,但隨著學習的深入,發現牛頓定律、愛因斯坦定律,都是相對定律,容易在這個相對性上搞不清楚了。缺乏哲學和人文加持的理科生們,很容易變得冷血,卻又覺得自己是理性的。


(資料圖片)

文科這邊,雖然有文科類學問的加持,建立了一些基礎性的人文情感特征,但在哲學加持上,也是顯得非常不足的。高中文科生有基礎的哲學常識概念,但都是皮毛,缺乏深入學習的能力和機會。所以,一旦去思考更為高級的哲學內容,就顯得腦力不足。最后,自己身上的那點人文性,也容易被更社會消磨干凈。

所以,在電視劇《三體》當中,講科學邊界的問題,就容易讓這些“孩子”們上癮。為什么會上癮呢?就是因為自己一知半解。這種上癮,跟這批觀眾當年對盜墓題材的小說和影視劇作品當中出現的那些方位、技術名詞等等上癮,是相似的。比如,《三體》當中男主角打臺球那幾個橋段,便讓部分學歷不高的觀眾上癮,為什么呢?因為大家以往就沒有思考到這里,就不知道物理學還可以這樣。一下子,就覺得這部電視劇想象力好強大啊。

《三體》開局的這個劇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科學有沒有便捷,是否會研究到一定的程度上,必然無法繼續向前了。把這個問題拋給咱們普通觀眾,大家自然覺得,這個問題好有力量感。而實際上,這個問題早就被哲學給解決了。科學到不了的地方,就是哲學需要去的地方。咱們的文學家劉震云老師更是說過一句有趣的話,哲學的盡頭則是文學。《三體》小說的水平,是科學和哲學的邊界線上。

這就讓略微讀過書,卻有知識構成欠缺的觀眾上癮了。這次的電視劇版《三體》,根據已經放出的預告片內容來看,后續的內容,依舊是在科學常識和哲學常識當中科普內容,尤其是“三體游戲”的部分,估計會讓很多觀眾覺得有趣。既然觀眾們的這類常識欠缺比較嚴重,讓《三體》承擔一下常識科普任務,也是很好的。

然后說作為電視劇存在的《三體》,自身的電視劇屬性上的一些問題。《三體》小說自身的問題是,故事性不足,開始的沖突也不夠激烈,缺乏直接的對抗關系。當然,這些缺乏,放在小說當中,依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放到電視劇當中,就容易陷入到一種乏味狀態當中來了。《三體》電視劇目前缺乏對于《三體》小說的鏡頭語言陳述能力。

前4集的《三體》最直接的問題則是,故事太少,太弱了。不少的橋段內容,是可以進行簡化處理的。我個人的感覺是,目前的4集內容,是完全可以濃縮為60分鐘前后的。《三體》現在過分專注于家長里短的對白了,造成了這部電視劇的科幻感削弱,都市生活劇的味道更多。這是不好的。

在敘事技法上,為了彌補小說《三體》開局故事性不足的問題,這部電視劇采用了刑偵劇的典型敘事手法。這一點上,是較為正確的選擇。因為采用了這個手法,所以刑偵這條線上的故事就拎得起來了。但是,懸疑刑偵層面上講,因為《三體》小說太普遍了,所以觀眾在開局的劇情當中,沒有懸疑感——因為大家知道,這一切,都是三體人搞的鬼。

這就造成,整部電視劇只有編劇和導演自己“不知道”三體人在搗鬼,而且要故弄玄虛地敘事,而所有的觀眾,都知道懸疑的解決點在哪里。這么一來,刑偵懸疑敘事的電視劇手法,就牽強了。對于這種所有人都知道結局的小說,編劇在進行影視劇改編的時候,一定要有大家不知道的懸疑點放出來,才能敘事成功。《三體》電視劇在這個技法上,差很多。(文/馬慶云)

標簽: 這個問題 家長里短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