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4日消息,很快,航天員就能吃到更多新鮮蔬菜了。
繼2015年國際空間站上長出萵苣后,最早到2021年,航天員可能會吃上他們自己種的豆角。未來,他們會吃上更多種類的新鮮蔬菜。
挪威科技大學空間跨學科研究中心植物生理學家西耶·沃爾夫(Silje Wolff)在一份聲明中說,“每個航天員的夢想,都是能吃上草莓、圣女果等新鮮食物。未來,這肯定是可能的。我們設想,一個溫室中可以種植數種蔬菜。”
沃爾夫最近完成了一項實驗,在實驗中,萵苣在專門容器中生長,容器對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養(yǎng)分、氣體和空氣進行調節(jié)。
雖然她使用來自熔巖的人造土壤作為基質,但沃爾夫說,她的目標是讓植物直接在含有維持生命所需營養(yǎng)的水中生長。她指出,在太空中,所有水和食物都必須回收,這意味著植物施肥需要“盡可能精確”。
除營養(yǎng)價值外,在像空間站這樣的“不毛之地”種植作物也可以給航天員提供生理上的舒適感。沃爾夫說,航天員食欲經常會很差,導致體重減輕。
沃爾夫表示,“解決吃新鮮食物的心理問題是我們的目標之一,真空包裝的食物并不會真正讓人們想到食物。有新鮮的食物可以觸發(fā)食欲和大腦中恰當的受體很重要。”
園藝對于認知表現和心理健康的幫助也為人們所熟知,長期與世隔絕的人在這兩個方面都會出問題。例如,美國航空航天局航天員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2015年在國際空間站上連續(xù)工作了342天,他在報告中提到了面臨的心理壓力。
沃爾夫說,“宇航員喜歡園藝,以及一切能讓人想到地球上生活的東西。他們照管蔬菜,并給它們澆水,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
挪威科技大學空間跨學科研究中心目前正在與意大利和法國研究人員合作,嘗試搞清楚在長期太空飛行中種植植物性食物的可行性。研究人員在聲明中表示,雖然典型的國際空間站任務最長為六個月,但前往火星的航天員需要在太空中生活、工作至少一年,當然,這期間他們也是需要吃飯的。
沃爾夫說,“根據當前的太空飛行方式,從地球上攜帶所需的全部資源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我們必須開發(fā)生物系統(tǒng),使航天員可以自己生產食物并回收所有資源的原因。”
不過,就目前而言,沃爾夫及其團隊專注于簡單的豆角,他們還需要數個步驟,才能使航天員給自己準備一頓不錯的晚餐。
目前,地面實驗已經結束,挪威科技大學空間跨學科研究中心將把豆角種子放入離心機,讓它們在國際空間站發(fā)芽、生長,研究人員可以比較不同重力水平對太空中植物的影響。在地球上,重力導致暖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在空間站上,空氣相對不流動,使航天員感到自己在發(fā)低燒。沃爾夫說,植物同樣會受到影響。
她說,“不流動的空氣會減少植物葉片的蒸發(fā)作用,導致葉片溫度升高。水蒸氣擴散到環(huán)境中是植物調節(jié)的重要部分,堪比出汗對動物和人體的影響。”
挪威科技大學空間跨學科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可能會對地球上食物的生長產生更多影響,特別是對于耕地稀缺的城市。沃爾夫說,通過在室內封閉系統(tǒng)中直接在水中種植作物,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空間生產更多糧食,在這些系統(tǒng)中,氣候、施肥和灌溉的各個方面都受到調節(jié)
標簽: 航天員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