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在奧斯卡,跟耐克學帶節奏

發布時間:2019-02-27 09:18:43 來源:虎嗅APP 責任編輯:caobo

盡管很多人在抱怨這又是一屆無聊的奧斯卡,但是誰說奧斯卡一定要盯著提名的影片看?

耐克就在奧斯卡頒獎直播中,推出了自己新一則《Dream Crazier》的廣告。這一回,他們把這個從去年建立的概念的全部情感,都賦予到女性身上:

耐克一向擅長觸碰社會議題,來實現自身品牌的曝光。去年同一系列的《Dream Crazy》廣告中,他們請來了在唱國歌時下跪的卡佩尼克,爭議無數的同時曝光無數。

而這一回,似乎廣告只是很平常的去呼吁女性崛起,并沒有節奏飛起——要是這么想,你們還是太小看耐克了。

廣告于昨日面世之后,Youtube瀏覽量迅速的逼近300萬,對其代理商W+K出色文案贊賞頗多,但很快也有網友發現,其中細節處的不妥。比如說:

圖中是著名的南非“雙性人”塞門亞。由于她患有雄激素過多癥,體內的睪丸素水平遠超其它女運動員,因而在女子田徑比賽中占有一些先天優勢。這讓她在摘金奪銀的同時,也面臨著“究竟是不是女性”的爭議。

得益于2015年國際體育仲裁法庭認為,沒有證據表明睪丸素水平對于女運動員的成績有促進作用,并放寬了參賽標準。已經結婚的塞門亞(配偶為女性)迎來了運動生涯的黃金時期,她不僅在里約奧運會拿下女子800米的金牌,而且還入圍了當年世界最佳女運動員的評選。

與她一起競技的運動員表達過不公平的意見,英國運動員琳西·夏普在賽后采訪時聲淚俱下:“公眾能看到,在規定改變之后(與塞門亞競爭)有多難,但我們依然盡力做到最好。”

2018年,國際田聯推出了新的睪丸素水平鑒定規則,要求擁有高睪丸素的運動員需要以藥物來控制其在一定水平,方能參賽——仿佛為塞門亞量身定做的規則。

除了賽門亞,這一畫面同樣富有爭議:

畫面中脫掉外套,憤怒無比的女性名為謝麗爾·里夫,是WNBA明尼蘇達山貓隊的主教練。她曾經帶領球隊4次獲得WNBA總冠軍,并且兩度拿下最佳主教練稱號。

這樣一位功勛卓著的教練,雖然不如同在廣告中出現的貝姬·哈蒙有望NBA執教那般吸引眼球,但也算是名滿天下。而許多球迷不滿的是:耐克偏偏選擇這樣一段于她而言丑態畢現的視頻做廣告。

網友cosmicky就在Youtube評論區里表示:“……如果你像小孩一樣,打破你的球拍,撕掉夾克或者對別人大喊大叫,這會讓人們認為我們女性只是傻瓜……人們只會認為我是非理性……成年人了,要學會鎮定一點。”

結果這個討論又不可避免的指向了耐克女球員里的當家人物,網球名將小威廉姆斯。

去年美網決賽,小威廉姆斯攜主場之勢,迎戰日本新秀大阪直美。比賽中,小威廉姆斯不斷地在和裁判爭執,甚至稱裁判為“小偷”,偷走了她的關鍵分。小威的情緒一度失控,甚至需要現場官員入場調解。

最終小威輸掉了與大阪直美的比賽,賽后她親切的與對手擁抱,卻拒絕與裁判握手——雖然在賽后,她遭遇處罰以后,寫信給裁判道歉,并承認了自己違背規則接受教練的指示。

雖然小威是美國人民的寵兒,但事發后輿論卻沒有站在她這一邊。她喪失理智的摔球拍、攻擊裁判并非為了公平,反而是是為了一己之私,遭到了廣泛批評。還有人打趣:如果不是因為大阪直美有一半黑人血統,這件事可能又要上升到種族歧視的高度。

此外,廣告里還有被網友嘲諷為“自公元627年就擁有的女性權力”的鼓勵帶著穆斯林頭巾女運動員參賽的宗教梗。這其中任何一句引起的聯想,都可能是一場腥風血雨的社交媒體混戰,

由此可知耐克這個廣告的狠辣之處——在不明真相的群眾看來,可能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勵志廣告。但他們早就意識到,廣告發出之后,媒體和體育迷很快就會發現其中的貓膩,然后在Twitter,在Facebook,在Reddit甚至在你們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時,激發意見,并形成討論和傳播。

盡管在政治立場上和特朗普不對付,但起碼在北美,雙方的特點卻是相似:都善于制造話題,并利用社交網絡,迅速在群眾中蔓延擴散,最后收獲選票或者錢。與之相比,耐克中國區就顯得保守得多——或者說功力差很多。只是但求無過的貼了幾張本土女運動員的照片上來,只本地化了皮毛,卻未學到帶節奏的精髓。

不過這種營銷策略對于耐克來說也是雙刃劍,一方面耐克在球鞋設計和質量都沒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憑借營銷將競爭對手阿迪、UA甩在身后。但另一方面,帶節奏的自己,也很容易成為節奏本身。

比如在今天的廣告視頻下面,許多人依然在提及耐克之前的球鞋開裂,以及使用童工的丑聞。另外網友也沒忘記,就在去年,現在鼓吹女性崛起的耐克還陷入過歧視女性風波——雖然其全球范圍內男女比例相當,但只有29%的女性高管,而耐克男性員工每掙1美元,女性相應只能掙到0.99美元。

只能說,求仁得仁。

標簽: 奧斯卡 耐克

上一篇:香港本地錢包首次破冰“出境游” 網聯同支付寶開展跨境支付合作
下一篇:天安門廣場進入5G時代,聯通實現廣場5G信號全面覆蓋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