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15歲女孩談方琳蟬聯科學家

發布時間:2019-11-01 09:43:05 來源:長江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中國兩院院士科學家、青年科學家、學者、青創科學家、中學生齊聚一堂,探討未來科學發展趨勢

10月29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除了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之外,論壇邀請了不少青少年科學家參加。他們大多出生于2001—2004年。其中最年輕的一位是來自華東師范大學二附中高一的談方琳同學,年僅15歲的她,研究成果是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這已是談方琳第二年成為“最年輕科學家”,去年的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還在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讀初三的她,就成為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座上賓,去年她才14歲,今年繼續參會,仍是“最年輕”紀錄保持者。

連續兩年成為“最年輕科學家”

之所以受邀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因為談方琳是“中學生英才計劃”中的一員。“中學生英才計劃”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自2013年開始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學生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計劃。

談方琳小學就讀于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初中就讀于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高中考入了心儀的華東師大二附中。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談方琳的父親為華東師范大學的數學老師,受父親的影響,談方琳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小學階段參加了一些數學競賽的補習班,主要是學知識,談方琳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小學和初中階段都沒有去參加數學競賽,因為參加競賽要刷題,會占用很多時間。”

30日晚,長江日報記者通過相關人士聯系上了談方琳的父親。談方琳的父親剛結束當天的授課,他在電話中婉拒了采訪,并表示自己和女兒都不希望受到外界過多影響。據了解,談方琳及其家人已經拒絕了多家媒體的專訪要求。

談方琳目前最出眾的成績,是在讀初三時憑借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這一課題也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她的研究項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聯系。作為應用,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改進了加拿大數學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國數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

談方琳是個對科研執著的女孩。去年,她與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澤克面對面交流,“弗蘭克教授說保持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面對科研難題時的勇敢無畏都很重要。”一年來,談方琳更加努力,“和這些大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激發了我做科學研究的熱情。雖然學習任務很重,但我仍然堅持做一些數學上的小研究。”談方琳這么描述自己一年來的成長歷程。

今年,談方琳對話的是光遺傳學創始人、2019年沃倫阿爾珀特獎獲得者吉羅·麥森伯克。在交流環節,她用流利的英語向吉羅教授請教:“請問,您認為做課題最重要的個人品質是什么?”吉羅教授告訴她,對于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面對困難和失敗的時候學會調整心態,重新開始。因為科研過程中,失敗總是要比成功多很多。

“這個回答對我太有啟發了。”談方琳說,自己最近在做的一個課題比較難,快兩個月了還一直沒有進展,就有些喪氣。聽了教授的鼓勵后,她意識到,遇到困難,更要勇于堅持。

37位“英才計劃”學生參與頂尖科學家對話

今年共有37位“英才計劃”學生參與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青年論壇環節,包括來自7所高校的10名“拔尖計劃”大學生及各地推薦的優秀中學生。其中有12位出生于2001年到2004年的上海市“英才計劃”成員受邀與頂尖科學家面對面交流,除了連續兩次入選的談方琳,還包括交大附中的楊鴻嘉、上外附中的胡詩成等。

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上外附中)的胡詩成在今年5月舉行的第70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摘得能源化學學科最佳獎和一等獎,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小行星,她將受邀參加斯德哥爾摩國際青年科學研討會,并出席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10月29日,作為少年科學家的代表,胡詩成上臺總結發言。她告訴大家,學生需要勇敢探索未知的領域。“我們也要有能力開展科學的思考,進行科學的表述”。

上海市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表示:“他們都非常有思想,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對他們而言,起到了科學生涯的引領作用。”在陳賽娟看來,對于這些少年科學家,老師和家長要做好引導。

(綜合新華社、解放日報、新聞晨報及長江日報記者汪偉颋連線采訪)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開掛”

從人工智能到創新藥,從新能源到金融,從黑洞到空天科技,從高中生到諾獎得主,他們在這一張張方桌上碰撞思想,這群00后新生代的加入更讓這里充滿活力。

王硯弈

(北京四中)

【感言】

永遠不要害怕被拒絕,不要害怕犯錯誤,要把它們當做一種成就。做你所喜愛的事情,并挑戰不可能。保持瘋狂,保持饑渴。

【經驗值】

2016年,正讀高一的王硯弈就以“一種快速自穩定影像平臺”項目獲得第31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潘柏樂

(廣州市天河外國語學校)

【感言】

要有好奇心,而且要去探尋那些看似最荒誕奇怪的東西,如果一開始不能讓你覺得荒誕,研究下去的話,你可能會找不到方向。

【經驗值】

今年5月,潘柏樂和團隊憑借“利用廢棄物和太陽能對抗淡水危機——花生殼基活性炭/缺陷MoS2電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容脫鹽性能研究”項目,拿到了代表中國出征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瑞典總決賽的入場券。

胡詩成

(上外附中)

【感言】

我們也要有能力開展科學的思考,進行科學的表述。

【經驗值】

今年5月舉行的第70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摘得能源化學學科最佳獎和一等獎,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小行星,她將受邀參加斯德哥爾摩國際青年科學研討會,并出席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標簽: 15歲女蟬聯科學家

上一篇:因女兒30歲沒結婚?母親暴打30歲女兒
下一篇:美國飛機撞汽車 飛機和汽車均有不同程度受損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