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最近看到一組很有意思的報告。
在今年第一季度,IDC 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了 11.8%,但是折疊屏手機卻同比上漲了 52.8%;
同時,根據京東《 2023 折疊屏手機趨勢趣味圖鑒 》( 以下簡稱 “ 圖鑒 ” )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京東折疊屏銷量同比增長超 100%,其中小折疊屏更是同比增長 150%。
【資料圖】
這個數據有點讓人意外啊,一邊是直板機越來越難賣,另一邊則是折疊屏手機銷量越來越好,欸,這就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 ——
你說 2023 年入手折疊屏手機的時候是不是到了?
吶,之所以我會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截止目前,很多手機廠商都推出了自家的折疊屏產品,個別手機甚至已經更新到了第五代,可以說已經度過了最初摸索的那個階段。
當然其中最最關鍵的是,它們的價格也來到了一個很親民的價位。
根據圖鑒顯示,除典藏版、至臻版等版本以及配置升級影響之外,大折疊屏手機( Fold )起售價均價從 2021 年的 13239 元,下降到了 2022 年的 10277 元;小折疊屏手機( Flip )起售價均價則從 8294 元下降到了 7097 元。
你看前陣子,摩托羅拉推出的豎折手機 —— Moto Razr 40,它的起售價更是來到了 3999。
以前我們不買折疊屏手機可能是因為它太貴買不起,現在則主要取決于我們想不想買。
尤其是榮耀、三星、小米等品牌近期更是推出了不少折疊屏新品,京東更是聯合各大廠商打造了 818 手機節,推出了折疊屏手機 180 天只換不修、以舊換新至高補貼 1500 元等福利。不少小伙伴躍躍欲試,考慮將自己的直板機換成折疊屏手機。
不過我知道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對于拿折疊屏手機當主力機的做法持懷疑或者否定態度,說什么折疊屏是:
一邊是猛漲的勢頭,一邊是用戶的質疑,有關折疊屏的爭議可以說一直以來就沒斷過,考慮到很多人對于折疊屏這種產品,可能是:
對于它也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疑問:
在這里我也是挑選出了大家最為關心的幾個問題,跟各位說說我的看法,希望能夠解答大家的疑惑。
首先一提到折疊屏手機,我看到很多對折疊屏感興趣的小伙伴,都在擔心手機用久之后 ——
會不會因為彎折次數過多把手機折壞?
我們都知道折疊屏手機與直板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多了能夠把柔性屏幕折起來的鉸鏈,鉸鏈可以說決定著折疊屏手機的折痕深淺和使用壽命。
最開始呢,折疊屏手機普遍使用的是 U 型鉸鏈,由于它幾乎把屏幕進行了對折,所以避免不了有一道明顯的折痕:
后來水滴型鉸鏈出來之后,屏幕折痕不僅得到減小,折疊狀態下手機還可以做到完全閉合,從而大幅提高了機身耐用性:
不僅如此,最近這幾年各大手機廠商還進一步優化了水滴鉸鏈結構,并且使用了諸如鈦合金、高強度鋼、碳纖維板等各種材料來提升鉸鏈壽命。
你看像是 OPPO Find N2 就宣稱在折疊 40 萬次以后,不管是折痕深度也好還是寬度都不會發生本質變化。
包括其它很多折疊屏手機也都通過了 40 萬次或者 50 萬次的權威機構折疊測試。
這是什么概念?
按照我每天累計點亮屏幕 200 次來算,如果我每天彎折屏幕兩百次,需要累計五年多才能累計到這次數,到了那個時候,估計很多人早就換手機了。
所以就這么說吧,折疊屏手機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鉸鏈技術可以說已經很成熟,在使用過程中放心折就是了,其實沒那么容易被折壞。
我這里就有兩臺從首發用到現在的折疊屏手機,平時就是正常當主力機在用,各位可以看到它們折痕并沒有加深:
包括鉸鏈依舊緊實牢固,該閉合就閉合、該懸停就懸停一點都不含糊:
說起來折痕這種東西,在我看來應該是屬于那種 ——
買之前我們會特別關注但是買之后卻最容易忽視的地方
不說全部,現在有些折疊屏手機在點亮屏幕后,從正面看大多數時候已經不會影響到我們觀看屏幕。
不過折疊屏手機天生就比直板機更脆弱些倒是真的,畢竟機身多了鉸鏈這個復雜結構,一般直板機摔在地上可能只是邊框摔出一個坑。
但折疊屏手機摔了鉸鏈有可能就會被摔壞,柔性內屏受到猛烈的外力沖擊也可能會發生漏液,所以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有必要考慮給手機買份保險。
看到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已經開始好奇,廠商們這么費勁心思讓手機可以實現折疊 ——
買折疊屏到底是為了啥?
簡單來講,我認為折疊屏手機的優勢主要在于兩個方面:
要么折疊后會更加小巧便攜
要么展開后手機屏幕會變更大
先來說說豎折手機,豎折手機是否好用因人而異,但它彰顯個性的能力恐怕是毋庸置疑。
它在展開狀態下比很多直板機更輕薄,折疊狀態體積小巧跟粉餅盒有的一拼,可以很方便把手機放進各種小包,確實優雅。
而且很多豎折手機都做得非常時尚精致,我看很多小姐姐直接掛個鏈子、貼上各種可愛小貼紙把它當成了一件時尚單品,你別說,確實還挺好看。
另外得益于豎折手機鉸鏈支持多角度懸停并且還有外屏存在,拍照錄視頻我們只要把手機往外那么一折,然后把它往桌子或者地上一擺還挺方便。
而且我們通過外屏就能看到實時取景。
甚至它還能像 DV 一樣單手手持拍攝,非常有意思,包括平時用外屏來實現一些簡單的操作比如看個時間、通知或者亮個付款碼也挺順手。
當然如果你愿意,在外屏上養個賽博寵物或者敲個賽博木魚也不是不行。
至于橫折手機……
很多人買橫折手機的原因就更實在了,就是看中了那塊展開后可以當平板用的內屏,橫折手機閉合的時候是直板機,展開后立馬可以成為一臺平板。
手機擁有更大的屏幕,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不管是刷微博、看小說、看電影,還是處理文檔,大屏總歸是更爽的。
而且它還支持我們同時打開多個應用并且分屏顯示。
像是邊看攻略邊玩游戲、邊刷抖音邊跟女朋友聊天,邊開會邊摸魚,別提有多爽,旁邊同事都饞哭了,老板都夸我高效~
除此之外,像是點外賣同時點開餓了么美團外賣進行比價,付款買單的時候同時亮兩個付款碼,也算是折疊屏常規操作了。
你甚至還能搞個 3ds 或者 ps2 模擬器直接來波復古回憶殺。
總之折疊屏手機并不是為了折疊而折疊。
豎折手機折疊是為了追求更小的機身體積,方便攜帶;橫折手機折疊是為了塞下更大的屏幕,同時手機支持折疊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體驗。
根據圖鑒顯示,在有關 “ 為什么選擇折疊屏手機 ” 的千人問卷投票( 多選 )中,我們可以看到總體上用戶更愿意為 “ 時尚 ” 和 “ 實用 ” 買單。
這剛好對應了橫折和豎折這兩種折疊屏手機的使用場景。
另外京東數據顯示折疊屏用戶超 5 成是 35 歲以下的年輕用戶,2022 年小折疊女性用戶增長超 200%,看來對于 “ 嘗鮮 ” 這件事,咱年輕人還是當仁不讓~
看到這兒,相信很多人心中最大的疑惑應該就只剩下了——
聽說折疊屏手機性能不足而且還很沉這是真的嗎?
不可否認啊,第一代折疊屏尤其是橫折手機確實普遍是 300g 的量級,拿在手上相當鍛煉臂力,沒有麒麟臂還真有點把持不住。
但是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
你看像是華為 Mate X3、榮耀 Magic V2,還有小米剛剛發布的 MIX Fold 3。
它們都是在盡可能把手機做輕做薄的同時,兼顧了屏幕、性能、續航和影像,不需要我們犧牲太多體驗上的東西。
其中榮耀 Magic V2 的整機重量只有 231g,比 iPhone 14 Pro Max 還輕上了 9g,華為 Mate X3 則是 239g,其它折疊屏手機重量也得到了大幅降低:
而在硬件配置上。
華為 Mate X3 有 5 倍潛望式長焦,榮耀和小米都搭載了第二代驍龍 8 領先版,后者還擁有徠卡光學四攝,可以說要性能有性能,要影像有影像。
雷軍在發布會上甚至直接甩出了 “ 高端無短板” 的口號。
話說回來,我們都知道從很早開始,智能手機就越來越趨于同質化,發展到后面甚至又重新回歸到了堆料上的比拼,卷性能、卷充電、卷影像。
當然我這里不是說廠商們的這種做法不對,只是手機上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確實越來越少。
如今直板機不能說已經陷入瓶頸,它在軟硬件層面已經達到極其成熟的狀態卻是不爭的事實,而折疊屏手機的出現可以說給我們帶來了一種久違的新鮮感。
如果說之前的折疊屏手機,還存在容易壞不耐用、重量重厚度厚等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那么隨著這幾年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迭代,在各大手機廠商們的不懈努力下,現在我們已經沒有必要為了可靠性、性能、重量等這些問題而糾結了。
要是你對便攜、大屏甚至是送禮有需求,且預算足夠,確實可以嘗試入手。
那么接下來就只剩下最后一個問題——
市面上的折疊屏手機這么多我該怎么選?
也在這里我來說說我個人的選購建議。
現在豎折手機無一例外都在往小巧輕便的方向做,其中除了華為的豎折由于推出時間比較早,外屏依舊是一塊很小的小窗:
其它比如三星、vivo、moto、OPPO 家的豎折手機都有一塊尺寸較大的外屏:
外屏對于豎折手機來說還是很實用的,可以在不翻開手機的情況下完成一些高頻操作,選的時候可以優先選擇尺寸較大的外屏。
同時由于受限于機身空間,豎折手機電池一般都比較小,如果對續航比較在意,可以選擇電池容量大或者快充功率高的。
而橫折手機的發力方向就有點不一樣了,有往極致輕薄做的;有往極致體驗做的,也有往均衡方向做的,就看你比較側重哪方面了。
如果你看中輕薄且性能均衡就可以入手榮耀 Magic V2 或者小米 MIX Fold3:
想要商務范兒就可以在 vivo X Fold2 和三星 Galaxy Fold 5 這兩臺堆料十足的手機當中選:
如果你喜歡小尺寸,那就可以看看 OPPO Find N2: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