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巴圖海
三文魚真的傳染疫情???
上周六因為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一段話,三文魚成為眾矢之的:
“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而該產品的貨源來自京深海鮮市場。”
“what!老子沒得肺,哪里傳染啥子疫情”,這恐怕是三文魚的內心戲。
而且,這則消息說的還不是三文魚,而是切魚的案板。
不過,這則不負責任的消息很快就被官方打臉了。
北京市相關部門聯合對京深海鮮市場海鮮區,特別是三文魚的交易攤位以及公共區域進行了抽樣檢測,合計采集的樣本一共是469件,其中有人員拭子樣本186件,環境樣本283件,目前結果都是陰性。
即便如此,這則消息還是給整個三文魚帶來嚴重影響。部分三文魚概念股價周一遭遇大幅下挫,而一些供應商則被大量退貨,一位商戶表示,自己保守估計損失了四五十萬。
國內三文魚產業及從業的國人就遭受了一場無妄之災,這與新發地市場當家人張玉璽避重就輕的甩鍋不無關系。
在官方通報中,新發地的40個環境樣本里都檢測出病毒,但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只提到了三文魚(其實切魚的案板),這個在新發地市場里無足輕重的品類,而對其他39個閉口不提,并順帶把來源扔給了京深海鮮市場。
張玉璽這么做,顯然是不希望自己的商業王國卷入疫情的是非。
但事與愿違,這是一次模范甩鍋動作,好在科學檢測不會騙人。張董事長不僅沒救自己市場,兒子還被免職,順帶坑慘了數十萬的三文魚產業從業人員,以及愛吃三文魚的你們。
圖注:這篇來自智利的聲明,足以解釋三文魚是安全的
然而,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中國的進口三文魚早晚是要出事兒的,只不過要看什么時候出事兒,誰倒霉。
但這三文魚無關,而是與中國水產業可追溯性差有關!
在國際知名的水產行業垂直網站SeaFoodSource(海鮮之源)的一篇報道中,中國市面上有30%的三文魚是走私的(2014年數據)。2018年,廣州就曾查獲一起案值超過6億的三文魚走私案。
這篇文章還特意提到了此次被涉及京深海鮮市場,說中國海鮮經銷商們很避諱人們詢問貨源,大部分進口商其實并沒有很好從業經驗,只是拿了個牌照賺一筆走,靠信息不對稱賺錢。
因為走私三文魚貿易高額的收益,很多商販鋌而走險,不可溯源產品就成了國內三文魚貿易的硬傷。
而中國大部分承擔海鮮產品集散的市場,環境都差強人意。
但這些渠道恰恰也是大部分餐館采購三文魚主渠道,而餐飲業的三文魚銷售量占據了國內市場的七成。
錯不在魚,而在人。
改起來,也應該從人抓起。
讓小市場、傳統海鮮物流加工加速退出歷史舞臺,轉而采用現代化、工業化、可追溯處理流程,才是避免下一個“三文魚”出現的最佳辦法。
以佳沃股份為例,近年來,這家公司從上游養殖到加工均有布局,并且收購了智利的加工廠。
圖源:雪球
2019年7月,佳沃股份以9.3億美元,約合63.3億元人民幣的對價收購了圣地亞哥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AustralisSeafoods。后者是智利的大型大西洋鮭魚、鱒魚和銀鮭的養殖企業,大西洋鮭、鱒魚年產量4.3萬噸和1.6萬噸。業務涵蓋三文魚的種苗繁育、海水育肥和商品化加工全產業鏈的生產力。
前不久,佳沃擬以220萬元收購四川美沿遠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簡稱“美沿貿易”)、四川美沿遠洋食品有限公司(簡稱“美沿食品”)過半股權,并對二者進行共計500萬元的增資。由此,佳沃股份也擁有了西南地區首家具備生食加工許可證。
目前,佳沃股份已掌握了貨源、供應鏈、深加工一整套產業鏈。
而佳沃股份背后,還有一個長期堅持的股東——聯想控股。
佳沃集團的角色,是聯想控股旗下的現代農業和食品產業投資平臺,已經以股權投資的方式擁有了多個食品、飲料行業的品牌。其中包括水果行業的種植、加工、零售企業佳沃鑫榮懋、果蔬好,海鮮品牌KB FoodGroup,酒類品牌豐聯集團、酒便利和佳沃葡萄酒,茶飲品牌龍冠龍井茶,以及包裝食品品牌華文食品和佳北食品。而佳沃集團給予佳沃股份的定位則是專注于高端動物蛋白。
雖然短期內疫情讓這家公司受到了沖擊,但經此一疫,人們也會愈加重視安全吃魚這件事。
未來,具備國家認可生食加工資質、安全衛生管控嚴格、封閉來源去向可追溯等特點的大型市市場或專業企業,將有新發展機遇,產業升級提速也勢在必行。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文章來自:華商韜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