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日報主辦,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中心、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臺等單位承辦的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79期——《數字化技術讓社會更加智慧》特別直播節目,邀請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廣東省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青聯常委、廣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常務副會長趙淦森教授,在廣東廣播電視臺直播間開講,給公眾全面、生動、接地氣地科普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現狀,特別是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核心技術與熱點技術的形勢動態,并通過具體應用案例來全方位展示這些技術的創新應用,進一步分析說明這些技術將對國家、社會、經濟和個人所產生的深遠影響。觸電新聞、廣州日報、新花城、新快報等新媒體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
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79期直播間
【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數字化信息技術社會】
趙教授介紹,曾幾何時,信息技術于我們而言是冷冰冰的電腦、互聯網、人工智能,我們認為是我們創造了這些最新的科技,它們只是執行人類算法的工具。但是,在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它。微軟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在學習519位中國的現代詩人的作品之后,獲得了自己創作現代詩的創造力和創造靈感,然后公開發行了一本現代詩集;人工智能機器人阿爾法狗,在圍棋學習網站上學習3000萬個棋局,贏了世界圍棋冠軍。種種例子可以看出,計算機并不是單純地復制我們的行為,執行我們的設定,它還具備自學、自我提升的能力。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數字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極大改變,信息化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
【數字化信息時代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趙教授表示,過去,我們打開窗戶抬頭看天氣,現在,我們打開手機查看天氣情況;以前的我們相約在一個地點,需要花很長時間講路線,現在我們只需要打開地圖,發送定位,不用擔心會迷路了。其實,我們已經在依賴數字化生存了,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石器、銅器、鐵器、農業到工業、機器和計算機,每個階段的定義方式是其核心生產力跟核心生產工具。而今天,我們來到了數字化信息時代。
【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對我們的改變超乎了我們的想象和認知】
趙教授介紹,智能手機從發明到普及經歷了不到10年;微信從出現到普及經歷了3年;微信紅包,從它出現到全民流行,只花了一個晚上。以前我們從來不會想到能有一個技術能夠使社會變革速度如此之快,這些技術從他們出現到火熱,經歷的時間并不長。我們之所以需要這些技術,核心根源是我們需要有更高效的手段去更新對世界的認知和管理。通過這些數字化技術手段,我們把整個現實世界轉換成一個數學世界,我們可以像解析數學公式一樣,在這個數學世界里清晰明確地分析、管理著我們的現實世界。
【數字化發展下,世界發展需要解決的四大挑戰】
趙教授提出,當前數字化信息時代發展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很多電腦、服務器,如何統一管理好它們?如何將這些數據都用起來,都能夠挖掘到價值?第二個挑戰是,知識產生的路徑與以往不同了,當掌握數據的時候,如何產生更高階的知識出來?第三個挑戰是,在徹底數字化之后,我們世界上最多的資源不再是自然資源,而是數據資源,如何構建這種以數據資源為中心的經濟體系? 第四個挑戰是,未來數字化生存之后,社會體系的構建、國家體系的構建又該如何改變?世界發展、信息技術的驅動,伴隨著這四大挑戰,而這些挑戰將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世界,顛覆于我們現在的所看所想。
【數據思維:掌握數據,讓數據指導決策】
趙教授認為,數字經濟給予了我國一個全新的賽道,我們在這個賽道上與其他國家齊頭并進。在這個時代下,數據為王,掌握數據,發展數據經濟,就可以得到一切。誠如我們常用的一些外賣平臺,它們只掌握了數據:使用用戶的數據、外賣店的數據,不需要自身開店,也可以將自身的市場價值做到如此之高。早在2018年,廣東省的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就已經完成了編制,在發展規劃里面,對基礎設施、技術體系,對制造業、服務業,對政府、機關等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構思。可以看出,政府在當前非常重視數字化在發展經濟中的作用。所以在當前時代下,要求我們具有數據的思維,用數據去研究分析,用這樣得到的結果來指導我們決策部署,最終實現不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能通過大數據而做出更加準確、高效的決策。(張嘉嘉 蘇華麗 周秋洪 黃愛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