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股價失控了。
蘋果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1月2日,庫克對投資者宣布下調第一季度的營收預期。第二天,蘋果股價驟跌10%,市值單日蒸發(fā)746億美元。
短短三個月,蘋果市值縮水4292億美元,從全球市值第一退至第四,說它跌了一個Facebook一點都不夸張(1月4日,Facebook市值3785.93億元)。
庫克在致投資者的信中寫道,下調第一季度的營收預期的主要原因是購買新款iPhone的用戶人數較少,且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表現疲弱,大多數營收缺口以及超過100%的全球營收降幅都發(fā)生在大中華區(qū)。
庫克一向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給了他沉重一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不妨從iPhone十年前的第一次入華開始說起,從產品的角度切入,仰望蘋果這位巨人。
令國人愛至瘋狂的iPhone
《喬布斯傳》中提到一個細節(jié),如果亨利福特在發(fā)明汽車之前去做市場調查,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大家想要一輛更快的馬車。
當時來看,iPhone的出現是一種顛覆。全觸控的交互邏輯讓傳統手機上的按鍵顯得十分笨拙,支持多點觸控的電容屏替代了較為依賴手寫筆的電阻屏,喬布斯也賦予了iPhone與生俱來的優(yōu)雅與貴氣。
iPhone 3GS是第一款國行iPhone,最早由中國聯通以合約方式引入國內市場。
當時中國聯通在短時間幾乎做到了壟斷國行iPhone的地步,存貨少,需求高,合約價格極貴。當時能用得起國行iPhone 3GS基本都是精英階層。
喬布斯曾將iPhone 4的外觀比作“優(yōu)美的老式萊卡相機”。堅固的金屬中框配上柔美的雙面玻璃,iPhone 4成為很多80、90后當時做夢都想得到的產品。
可當時要想在上市前期買到一臺iPhone 4還是頗有難度的。一方面中國不是首發(fā)市場,國內根本買不到,而且海淘在那時也不發(fā)達,國內的狂熱粉基本都是通過身處國外的朋友人肉帶回。
iPhone 4的供不應求讓黃牛看到了便宜,前幾批新iPhone往往能讓黃牛獲得手機價格2-3倍的利潤。
追趕時髦的年輕人為了獲得一臺iPhone甚至不惜賣腎、賣身,令人咂舌。于此同時,仿照iPhone外觀的國產山寨機也層出不窮,國產廠商也走上了效仿蘋果的道路。
iPhone-iPhone 5系列這段時間,可以看做是喬布斯主導蘋果的時代,雖然喬老爺子是iPhone 4S發(fā)布后的第二天去世的,看上去和后來的iPhone 5系列沒什么關系。
但根據國外的著名分析師Ashok Kumar透露,喬布斯的遺作并非是iPhone 4S,而是iPhone 5,因為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喬布斯已經將最后的時間放在iPhone 5的研發(fā)上,而并沒有加入iPhone 4S的設計。
2011年8月9日,蘋果市值約為3415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當月,喬布斯辭去蘋果CEO一職,提名庫克接替他的位置。
喬布斯造就了蘋果的輝煌,功成名退。同時,喬布斯時代的蘋果也留下了一個不成文的傳統:每隔兩代更新一次iPhone外觀。
蘋果創(chuàng)新乏力,國產廠商加速追趕
很可惜,從iPhone 6系列開始,蘋果在工業(yè)設計方面的天賦便再也沒有發(fā)揮出來,像是工匠雕琢出了最完美的藝術品,此后就丟了靈感,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
蘋果將創(chuàng)新力都聚焦在了硬件和功能上,功能設計卻黯然失色。iPhone 7在外觀上的調整基本只有加入亮黑色,iPhone 8雖然改用了玻璃后蓋,但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對無線充電功能的引入。
盡管如此,蘋果的業(yè)績并沒因此走下坡路。庫克的創(chuàng)造力比不過喬布斯,但它是一名比喬布斯更稱職的商人。
從iPhone 6開始,中國終于成為新iPhone的首發(fā)市場。喬布斯一生沒來過中國,庫克卻頻繁來華,甚至親切地在Apple Store與顧客進行交流、到工廠車間慰問生產iPhone的工人。
庫克很有眼光,蘋果在它的掌管下,大中華區(qū)的營收業(yè)績迅速增長至與美洲、歐洲并駕齊驅的水平,甚至偶有撥得頭籌之時。
2018年,蘋果的市值從3415億美元攀升到了萬億美元,造就了歷史。
可就在庫克收割國內市場的同時,蘋果的創(chuàng)新乏力給了國產廠商彎道超車的契機,國產手機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fā)展。
在全面屏時代,OPPO、vivo、華為、小米等公司憑借創(chuàng)新在國際市場中獲得矚目。國內市場趨于飽和,國產廠商為尋求新的增長點開始遠征海外,向一線國際大廠發(fā)起挑戰(zhàn)。
在工業(yè)設計方面沉寂多年的蘋果普遍被外界認為創(chuàng)新乏力,“降頻門”事件也讓蘋果在國內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但蘋果用iPhone X橫掃了之前的頹勢,讓業(yè)界看到蘋果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能在技術層面領先業(yè)界一整年。
iPhone X給了消費者足夠的購買理由:全新的Face ID體驗、蘋果首款OLED顯示屏、前所未有的屏占比……
但自iPhone XS系列手機發(fā)布以來,有關蘋果的壞消息就接踵而至。
新iPhone的定價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顯得尤為昂貴,盡管蘋果推出了定價相對低一些的次旗艦iPhone XR,但銷量也仍舊不盡人意。
2018年11月初,蘋果CFO梅斯特里宣布,蘋果未來將不再在季度財報中公布iPhone、iPad 以及 Mac 的銷量數據,原因是銷量并不是公司業(yè)績最為清晰的指標。
這被外界解讀為銷量低迷的體現,蘋果股價因此大跌。
今年1月3日,庫克重新修訂了蘋果2019年第一財季的業(yè)績展望,降低了營收目標,給出的理由有四個:
1、產品出貨時間差異,影響數據對比。
2、美元強勢,價格不占優(yōu)勢。
3、發(fā)布產品過多,產能影響銷量,主要是Mac、iPad和Apple Watch系列等等。
4、新興市場進入經濟增速趨穩(wěn)狀態(tài),超過預期影響。
其中大中華區(qū)的iPhone銷量低于預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這一消息公開之后,蘋果股價驟跌10%,市值迅速萎縮,退至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別微軟、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
蘋果在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甚至是劫難。
蘋果在全球范圍內與高通陷入專利糾纏,面臨產品禁售的可能;國產手機廠商一方面向高端市場不斷試探,一方面加強在全球市場布局;蘋果自身還在新興市場受挫。
眼下的蘋果充滿了內憂外患。
蘋果將在1月29日發(fā)布最新一個季度的財報,希望能夠帶來一些好消息。
標簽: 蘋果股價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