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搭載了一整套先進的檢測儀器。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了火星上一個令人感到驚奇的特征。在重力儀的幫助下(類似于智能手機中的加速度計),研究人員能夠對其基巖進行更加精確的密度測量,發現它比以往認為的更加多孔。六年來,好奇號一直在穿越火星蓋爾隕坑。
借助高分辨率相機和卓越的功能,火星車能夠鉆探火星表面,并通過微型機載實驗室,對樣品中至少有 30 億年歷史的有機分子進行分析。
盡管已經有許多此類儀器能夠、并且已經告訴過我們相關信息,但科學家們在追溯了過往五年的 加速度計數據后發現 —— 以往對于火星的認證,似乎存在著瑕疵。
一如智能手機中的加速度計,好奇號的重力儀也能夠確定其方向和運動,但精度明顯更高,足夠測量火星地表上不同點位的重力差別。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太空探索學院的研究生 Travis Gabriel 稱 —— 根據化學和礦物學儀器確定的巖石礦物豐度,我們估計每立方米的顆粒密度為 2810 千克。
然而根據最新的研究,其體積密度要低得多,僅為每立方米 1680 千克。過去五年,好奇號走過了“漫漫長路”。在此期間,重力儀紀錄了超過 700 次的測量結果。
這段數據始于攀登夏普山,這是一座位于蓋爾隕坑中心的 3 英里(4.8 公里)高山。自此,事情變得有趣起來。
人們期待著,隨著好奇號的攀登過程,其下方(額外體積)的重量會逐漸增加,這被證明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實測結果表明,它比科學家預測得要少得多。這意味著,其腳下的物質密度,比早前估計的要低得多。
論文一作、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 Kevin Lewis 表示:“夏普山的底層密度令人感到驚訝。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埋沒,它本應變得更加致密。但新發現表明,它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
這一發現為有關夏普山形成的爭論,提供了有趣的新信息。一種觀點稱,火山口曾經充滿沉積物。數百萬年的風力侵蝕,使之形成了巨型土墩。
長期以來的所有材料的重量,本應讓夏普山的底層被極大地壓縮。然而新論文指出,其壓縮程度,遠低于隕坑被完全填滿時的密度,總共僅為 0.5~1 英里(0.8~1.6 公里)。
研究合著者,來自 NASA 噴氣動力實驗室(JPL)的好奇號項目科學家Ashwin Vasavada 表示:“關于夏普山是如何形成的,仍存有許多問題”。
但是這篇論文的到來,為之增加了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很高興有創造力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仍在通過創新的方法,來找尋火星車帶來的新發現。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Nature)期刊上。原標題為:
《ASurfacegravity traverse on Mars indicates low bedrock density at Gale crater》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