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抗高血脂藥物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癥

發布時間:2019-04-03 14:56:4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阿爾茨海默癥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腦病,目前臨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或藥物。記者2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在阿爾茨海默癥的治療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相關成果發表于國際期刊《自噬》上。

阿爾茨海默癥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病人漸進性記憶喪失、認知能力下降并伴有焦慮等其他精神相關癥狀。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全世界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數量正急劇增長。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姚永剛介紹,阿爾茨海默癥發病機理非常復雜,受多種因素影響,而血脂異常是重要風險因素之一。研究顯示,β-淀粉樣蛋白的過度產生以及清除不足是關鍵誘因,促進這種蛋白的清除或是預防和治療此癥的重要策略。同時大量研究表明,自噬功能障礙在其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誘導自噬的發生有望成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新視角。

課題組從分子、細胞和小鼠動物模型等多個層次開展了系統研究。在細胞層面,他們發現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高血脂的藥物核受體過氧化物酶體α激動劑吉非羅齊和匹立尼酸可激活細胞自噬,從而對β-淀粉樣蛋白進行清除;在小鼠模型層面,兩種藥物能顯著增強星型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對β-淀粉樣蛋白的吞噬和降解功能,從而改善病理生理學特征,最終顯著改善阿爾茨海默癥小鼠受損的神經元結構與功能,并顯著提升其學習與記憶能力。

研究不僅找到了新的靶標,為治療高血脂癥的藥物用于阿爾茨海默癥治療臨床試驗提供了實驗依據,還首次揭示兩種藥物在此癥所具有的重要保護功能,同時也進一步佐證了小膠質細胞和星型膠質細胞在治療中的核心作用,為阿爾茨海默癥的防治開辟了新思路。

標簽:

上一篇:玉兔二號是不是馬上要“退休”了?
下一篇:研究發現酒精對大腦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