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美國科研團隊采用新方法測量宇宙膨脹速度

發布時間:2019-07-17 15:16:2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caobo

美國科研團隊采用新方法測量宇宙膨脹速度(即所謂哈勃常數)。此前兩項研究發現,宇宙目前的膨脹速度比早期預測的膨脹速度快,而新數值則縮小了兩者差距。

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家利用紅巨星測量得出的哈勃常數為69.8公里/(秒·百萬秒差距),即一個星系與地球的距離每增加百萬秒差距,其遠離地球的速度就增加近69.8公里/秒。研究論文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哈勃常數以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命名,他曾于上世紀20年代證實宇宙自137億年前誕生以來一直在膨脹。百萬秒差距是度量天體距離的單位,約為326萬光年,主要用于衡量太陽系外天體的距離。

此前,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亞當·里斯團隊曾對約2400顆造父變星和約300顆Ia型超新星的運動進行測算,計算出哈勃常數約為73.2公里/(秒·百萬秒差距)。但歐洲航天局“普朗克”衛星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得出數值是67.4公里/(秒·百萬秒差距),比里斯團隊的數值小9%。

有“量天尺”之稱的造父變星是亮度變化周期與自身光度直接相關的一類特殊恒星,因而可用于測量星系距離。Ia型超新星爆發的亮度基本恒定,所以在天文學上也被當作“標準燭光”,用于計算遙遠星系的距離。

芝加哥大學溫迪·弗里德曼團隊希望驗證這兩個數值的差異是否來自測量模型的不完善。據介紹,恒星進入晚年的紅巨星階段會在某一時刻經歷“氦閃”——短暫的失控核聚變,溫度上升到1億攝氏度,隨后光度會大幅降低。測量不同星系中紅巨星這一階段的亮度變化,可以推斷出距離值。

研究人員通過對比距離值與目標星系看起來的退行速度,計算出介于里斯團隊數值和“普朗克”衛星數值之間的新的哈勃常數。但他們說,新的哈勃常數還不能證實哪個測量模型更準確,盡管新數值更偏近于后者。

標簽:

上一篇:2018年全球死于艾滋病的人仍多達77萬 2020年抗艾目標將無法實現
下一篇:歐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中斷服務117小時后終恢復正常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