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wǎng)

研究發(fā)現(xiàn):良好生活方式有助降低癡呆風險

發(fā)布時間:2019-08-28 11:16:3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據(jù)英國《自然·醫(yī)學》雜志26日發(fā)表的一項最新報告,歐洲科學家團隊通過一項大型縱向研究指出:改變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有中低癡呆遺傳風險人士的患病風險。

癡呆癥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速度遠遠高于正常老化的進展。截至目前,人類尚不清楚引起癡呆的確切原因,但年齡無疑是癡呆癥主要的危險因子,而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譬如缺乏定期鍛煉,都被認為是這一復雜疾病的主要誘因。

為了研究生活方式因素和遺傳易感性對癡呆風險的綜合影響,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yī)學中心流行病學系錫爾萬·李察及其同事對“鹿特丹研究”中6000多名55歲及以上個體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

研究團隊基于良好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為所有個體進行打分,這些因素包括:定期體育活動、健康飲食、限量飲酒、戒煙等。根據(jù)得分,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對于遺傳易感風險較低的個體來說,良好的生活方式與進一步降低癡呆風險有關;與此相對,不良的生活方式會讓個體的癡呆風險升高,即使是癡呆遺傳風險較低的個體也不例外。

報告還發(fā)現(xiàn),良好或不良的生活方式,似乎都無法改變遺傳易感風險本來就很高的個體的癡呆風險,但健康狀況卻對有中低癡呆遺傳風險的人士至關重要。研究人員指出,此次他們的工作得益于一項大型縱向研究,但未來仍需開展獨立人群分析,以進一步驗證本文的發(fā)現(xiàn)。

總編輯圈點

老年癡呆癥被一些人稱為“不是絕癥的絕癥”,因為它不僅抹除記憶與人格,而且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的負擔。這種退行性病變的原因沒有完全搞清楚,但基本可以確定,它與某些長期刺激引起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炎癥相關。因此,一些有助于免除慢性炎癥的良好生活習慣,也有助于避免或延遲大腦退化。新近的大樣本統(tǒng)計,有助于我們確定那些最關鍵的生活習慣。防治老年癡呆,要從青年抓起。

標簽:

上一篇:研究顯示:系外行星比地球上更宜居 或擁有更豐富生命
下一篇:SpaceX懸浮150米 利用引擎完成了降落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