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發表的一項考古學研究論文顯示,在末次冰期快要結束時(1.4萬年至2.9萬年前),遠古人類在寒冬中把剩余瘦肉喂狼可能在犬類的早期馴化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論文通訊作者、芬蘭食品監管局瑪麗亞·拉赫蒂寧(Maria Lahtinen)和同事利用簡單的能值結算,估算了遠古人類在1.4萬年至2.9萬年前狩獵的動物肉有多少能量被剩下,這些動物通常也是狼的獵物,比如馬、駝鹿、鹿。他們假設,如果狼和人類在寒冬捕獵相同的動物,那么人類應該會捕殺狼群以減少競爭,而不是馴化它們。除了黃鼠狼這類鼬類動物外,論文作者發現所有獵物提供的蛋白質超過了遠古人類的食用量,導致有多余的瘦肉可以喂狼,從而減少了對獵物的競爭。
論文作者認為,雖然遠古人類可能在植物源飲食有限的冬季更依賴動物源飲食,但他們大概沒有適應全是蛋白質的飲食,他們可能更喜歡高脂肪和油脂的肉類,而不是高蛋白的瘦肉。
論文作者表示,由于狼只靠蛋白質也能生存好幾個月,遠古人類或許將多余的瘦肉喂給了他們養的狼群,在寒冬數月里建立了一種陪伴關系——將多余肉類喂狼可能促進了與捕獲狼群的共同生活;將家養狼作為捕獵助手和護衛也許加速了馴化過程,最終實現了完全的犬類馴化。(記者 孫自法)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