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考古學家發現:新技術測定尼安德特人實際上大了5000歲

發布時間:2021-03-10 14:52:55 來源: 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caobo

據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發的論文,考古學家發現,在比利時一個洞穴中發現的尼安德特人骨骸早先被認為有3.7萬歷史,但實際上其年齡大了5000歲。這一新發現確認尼安德特人在歐洲滅絕的時間提前了數千年,或將重新定義其與現代人類祖先智人之間的關系。

據報道,英國牛津大學考古學家對比利時一處著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遺骨進行了重新測定,發現污染扭曲了此前的年代測定工作。

研究小組表示,從這個洞穴內取出的遺骨原本被認為有3.7萬歷史,但實際上其年齡比早先估計的要大了5000歲,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確認尼安德特人在4.42萬年至4.06萬年前從歐洲西北部消失。

由于現代人類祖先智人在大約4.5萬年前抵達歐洲,研究人員認為二者之間“一定有文化和基因交流的機會”。

據報道,比利時這處名為“間諜洞”(Spy Cave)出土的化石遺跡長期以來令科學家感到困惑,此前的年代測定表明,3.7萬年前該地區仍有尼安德特人生活,這使科學家認為他們是歐洲最晚的尼安德特人。

現在,牛津大學考古團隊采用新的放射碳年代測定技術重新確定了尼安德特人標本的年代。

牛津大學教授湯姆·海厄姆表示,“年代測定在考古學中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年代學框架,我們無法真正有信心理解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間的關系,因為智人在4.5萬年前進入歐洲,尼安德特人開始消失。

海厄姆教授表示,研究結果表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可能在歐洲的不同地區重疊,一定有機會進行文化和基因交流。

論文主要作者、牛津大學德維瑟(Thibaut Devièse)博士表示,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種先進的方法“液相色譜分離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對從化石骨骼中提取的氨基酸進行放射碳測年。

這種方法有效減少了因污染造成的偏差,而此前年代測定的嚴重偏差來自涂抹在化石上用牛骨制成的膠水所導致的污染。

據悉,牛津團隊目前正在分析骨器等考古學證據,以進一步完善對這一地區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間文化過渡的理解。

比利時考古學家Grégory Abrams表示,對所有這些比利時標本進行年代測定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它們在理解和定義尼安德特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南都記者 陳林

標簽: 尼安德特人

上一篇:中國科學家發現熱激蛋白基因HSP101或是調控花期的基因“樞紐”
下一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彗星“卡特琳娜”彗尾中發現碳的成份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