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日對外披露,該市在位于重慶市渝北區和四川省華鎣市交界的華鎣山頂發現境內唯一一處火山巖觀測點,經專家考察,鑒定為距今約2.6億年前的峨眉山玄武巖。
華鎣山脈起于四川,展于重慶,一脈兩地。據介紹,該火山巖觀測點的發現源于一次地質考察,觀測點位于華鎣山寶鼎光明寺北200米公路旁,見兩層火山巖,分別厚0.65m及0.40m,經鑒定為峨眉山玄武巖,說明至少有兩期峨眉山玄武巖噴發。
業內專家認為,西南地區二疊紀生物大滅絕很可能與峨眉山玄武巖火山大爆發有關。“約在2.6億年前,熔融的火山巖漿沿著華鎣山斷裂、龍門山斷裂、寶興-宜賓斷裂、金沙江斷裂等大型斷裂帶噴發溢流形成了峨眉山玄武巖。”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高級工程師任廷聰介紹,如今,峨眉山玄武巖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片區的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分布超50萬平方公里,大致相當于法國的國土面積。
任廷聰說,“彼時的重慶還是一片海洋,約在2.3億年前,受到地質構造運動印支運動的影響,使得重慶地區的地殼被抬升,海洋才逐漸退去成為陸地。”
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副總工、古生物學博士張鋒說,在火山巖觀測點巖層中,還存有不少腕足類動物化石。腕足類今天海洋中也有,堪稱活化石。根據將今論古原則,這些活化石可還原遠古時期的重慶。張鋒舉例稱,遠古時期占統治地位的腕足類動物而今生活在溫暖的淺海。由此推斷,在遠古時期,重慶也是一片溫暖的淺海,是經歷了一系列造山運動和地殼上升,才形成如今的陸地。
記者了解到,除了玄武巖,目前觀測點附近還可看到崖壁、石林、灰巖波痕、煤系地層等地質遺跡。以灰巖波痕為例,其形成原因為,距今2.52至2.47億年的早三疊世時期,四川盆地主要為淺海環境,沉積了巨厚的碳酸鹽巖層,后由于流水運動形成了波痕。(記者 鐘旖)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