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4月24日上午7時05分,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載人“龍”飛船的4名宇航員抵達國際空間站。這是有史以來首次使用回收的載人飛船完成航天飛行任務。
據美國宇航局(NASA)官網報道,23日上午5時49分 ,載人“龍”飛船由“獵鷹9”號火箭從位于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39號發射臺發射升空并送入地球軌道。在軌道上飛行約23.5小時后,飛船于24日上午5時08分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對接時,飛船在印度洋上空264英里處。
完成對接約2小時后,執行本次任務的宇航員進入空間站,他們將在那里停留6個月,進行科學研究和設施維護工作,并計劃于10月31日前返回地球。
這艘被命名為“奮進”號的載人“龍”飛船曾于2020年5月搭載2名美國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SpaceX的商業載人測試任務(Demo-2),同年8月返回地球。
為實現回收飛船的二次使用,SpaceX更換了飛船上的一些閥門和熱屏蔽,并安裝了新的降落傘。
在迎來最新一批宇航員時,空間站的人數達到11人(包括“遠征65”任務的3名宇航員),他們將共度約5天時間。國際空間站的最大客容量為6名宇航員。
值得一提的是,“奮進”號與空間站完成對接后,意味著有兩艘商業載人“龍”飛船同時停靠于空間站,另一艘飛船是于2020年11月執行SpaceX首次商業載人飛行任務(Crew-1)時抵達空間站。這艘飛船將于下周三(28日)搭載執行“Crew-1”任務的4名宇航員返回地球。
另據科技網站“空間”報道,23日下午1時許,在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途中,“奮進”號上的宇航員接到警報,飛船不遠處有一塊太空碎片。為應對緊急情況 ,全員穿上宇航服。20分鐘后警報解除,飛船未與碎片相遇。
該媒體稱,多年來,一些航天飛行器偶爾會與太空垃圾發生近距離接觸,飛行器會移動位置以躲避這些垃圾。本周,歐洲航天局(ESA) 在第8屆歐洲空間碎片會議上表示,根據該機構的估計,目前地球軌道上有1.28億個直徑大于一毫米的物體,航天飛行器在地球軌道上以每小時數萬公里的速度飛行時,與直徑極小的物體相撞也會造成嚴重后果。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