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日本研究者在人造器官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可降低患病風險

發布時間:2021-05-10 14:55:38 來源:參考消息 責任編輯:caobo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3日報道,日本在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培育多種內臟器官的相關研究中取得進展。相比單獨培育肝臟或腎臟,新研究利用內臟間的相互關系使內臟在人體內的運轉機制更易體現,且對異常細胞具有抑制效應。新研究在提高內臟移植成功率和探究特殊病理方面備受期待。

報道稱,內臟器官需要互相配合才能發揮作用。胎兒發育時,體內各種器官在交換激素和化學物質的同時發育成形并獲得正常機能。作為利用iPS細胞培育單種器官的進階研究,日本一直在考慮如何利用iPS細胞同時培育多種內臟器官。

報道指出,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武部貴則等人首次利用人類iPS細胞同時培育出肝臟、胰臟、膽管和腸。

報道稱,相關研究團隊希望在5至10年內實現上述人造器官的人體移植,為此必須提高人造器官的機能和發育程度。他們計劃利用肝臟周圍細胞使人造器官的機能達到和天然器官相接的水。培育人造器官時加入器官周圍血液等細胞可以促進發育,使人造肝臟的尺寸由2至3毫米增加到5至10毫米。

報道指出,同培育單個器官相比,同時培育多個器官或有助于降低移植器官的癌變概率。因為后一種情況下培育出的器官具有更高機能,能夠自行排除引起癌變的異常細胞,從而降低患病風險。

標簽: 日本 人造器官 患病 風險

上一篇:有科學家稱發現火星上有真菌跡象 尚未有足夠的證據論證
下一篇:1004.83公斤!袁隆平超級稻實現熱帶地區畝產高產攻關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