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清華大學的消息顯示,近日,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研究組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首次在實驗中借助對多諧振器系統的動態調控實現了對單光子水平微波脈沖的保相存儲和讀取,并利用此方法展示了對時分編碼量子比特(time-bin qubit)的按需存取。
據了解,量子存儲器是構建長程量子通信和大規模量子計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工作頻段主要分為光量子存儲器和微波量子存儲器兩類。
其中,基于固體系統和冷原子系綜的光量子存儲器已經實現了對多種光子量子態的高效、高保真度存儲,有望在長程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中得到廣泛應用;微波量子存儲器主要工作在超導量子比特的特征頻段,全功能性的微波存儲器是馮諾依曼架構下超導量子計算系統的必備模塊,如何借助微波量子存儲器實現“飛行量子比特”(flying qubit)與靜態量子比特的高效轉換是該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將超導量子干涉器(SQUID)作為可控電感嵌入共平面波導諧振腔構建出可快速調頻的微波諧振器,通過對每個超導量子干涉器磁通量的精確調控,實現了一個可快速收展的頻率梳結構;通過對頻率梳在不同階段的動態調頻,實現了對帶寬 10MHz~55MHz 的單光子水平弱相干態微波光子的可控存入和讀取。
除此之外,頻率梳的存儲過程具有很高的相位保真度并且可同時存儲多個模式的脈沖光子,基于此,研究人員實現了對一個時分編碼飛行量子比特的按需存取。
該器件結構類似一個原子頻率梳,將諧振腔作為人工原子提供了更多的設計和調控自由度,并且能夠兼容超導量子計算芯片工藝和結構,易于集成,對于發展含存儲模塊的超導量子計算系統有重要價值。
該成果于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生鮑增暉,通訊作者為段路明教授和張宏毅助理研究員,其他作者包括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生王志凌、李嚴、馬程,博士后吳宇愷以及宋祎璞研究員,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 11874235)、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編號 2016YFA0301902)、教育部量子信息前沿科學中心、清華大學科研啟動項目、清華大學水木學者計劃和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的資助與支持。(作者:余予)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