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我國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完成首次科考應用

發布時間:2018-11-01 10:47:26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日前,由我國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完成首次科考應用任務,并在多個海域獲取了環境樣品和數據資料。期間,“海星6000”最大下潛深度突破6000米,再創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ROV)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據航次首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水下機器人研究室主任李智剛研究員介紹,“海星6000”是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支持下,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聯合中科院海洋所等單位共同研制,是我國首臺自主研制成功的6000米級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裝備。

據介紹,本次科考應用航次于2018年10月1日起航,歷時26天。

在1000米級科考潛次中,“海星6000”對著陸器進行搜索、精準移位與協同觀測,通過搭載的拉曼光譜儀對收集的天然氣水合物開展了近海底原位探測,同時還進行了冷泉區水樣原位過濾固定及宏生物、沉積物與水樣的采集等。在6000米級科考潛次中,“海星6000”連續工作3小時,最大工作深度6001米,創造我國ROV最大潛深的紀錄。在返航途中的2000米級潛次中,一天內連續三次完成不同海域的巖石和水樣采集等科考作業,進一步驗證了該水下機器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在歷時三年的研制過程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突破了超長鎧裝纜的實時狀態監控與安全管理、自適應電壓補償的長距離中頻高壓電能傳輸、近海底高精度懸停定位以及深海浮力調節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

此次“海星6000”科考應用任務圓滿完成,標志著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平臺和應用技術又邁上了新臺階,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開展6000米級深海科考作業的能力。

標簽: 海星6000 科考

上一篇:我國已掌握日冕儀研發關鍵技術
下一篇:天然納米材料制出小麥白粉病防護劑

新聞排行